“村(居)民说事”活动。
茂名网讯 微春风,伴虫鸣。每个傍晚时分,电白区霞洞镇各村、社区的操场边广场旁,镇村干部、村(居)民代表与群众围坐一堂,诉心声、听意见。
自电白区委部署开展“村(居)民说事”活动以来,霞洞镇坚持深化“村(居)民说事”机制,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共商共议、建立“民意清单”跟踪问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唠家常、听民意、办实事”的方式,让“遇事大家来商量,村民的事村民说了算”成为常态,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党建搭台子,解决“信任关”。霞洞镇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组织“主心骨”担当,切实搭建民主议事平台。全镇25个村(社区)依托祠堂、旧校舍改建升级标准化说事厅,在荔枝园、文体广场等场所设立86个流动说事点,开展“村(居)民说事”活动,全方位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建议。采用“流动说事点+固定说事日”模式,运用“入户走访+固定受访点”方法,通过“一动一静”的服务方式,将服务“主动送”“随时办”。在文体广场或凉亭榕树下,举办广场夜话等活动。自开展以来,霞洞已组织2991场次,覆盖居民30200多人次。
议事架梯子,破解“共识关”。坚持把群众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说事”重点,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治理主角”。镇党委每周五对村(社区)说事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调度,开展以来,解决群众纠纷、污水处理、交通安全隐患、农田灌溉、垃圾清运等民生问题1470余件。同时,每月向区委社工部报送“村(居)民说事”开展情况及典型事例。如,高坡田村通过“板凳夜话”议定污水终端处理池选址,村民全程参与监督,工程提前15天落地;马路头村依托“乡贤评理堂”化解3起5年以上宗族土地纠纷。
跟踪压担子,化解“问效关”。建立“民意清单”跟踪问效机制,明确“谁负责、谁办理”。属于村组一级职责范围内的,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办理;超出村组一级职责范围的,逐级提请至镇级办理或区级相关部门办理,办理部门及时将结果反馈至村(社区),确保活动收集的问题动态清零。如在说事过程中,坡田村驻村工作组了解到坡田铁寮村存在一起持续十余年的土地纠纷,导致正在进行的村道硬底化建设陷入停滞。于是驻村领导迅速组织争议双方到镇综治中心进行调解,结合村道建设的长远意义和村民实际利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同时当场组织人员到现场重新丈量界至,当晚道路施工完毕,说事成效明显。
只要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落在田间地头的“村(居)民说事”活动,彰显了霞洞镇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与担当,更是霞洞镇党委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未来,霞洞镇将持续深化“村民说事”品牌,实现村(居)民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霞洞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张伟苗 记者宁钰燕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