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以前要跑几百公里去外地求医,如今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治大病,太方便了。”在信宜市肿瘤防治中心,患者的感叹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这两年,该院医疗条件的显著改善和就医服务的持续优化,群众都看在眼里。而这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医疗升级,离不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院长姚麟的积极推动。
2023年,姚麟主动奔赴信宜,破解县域医疗发展困局。面对当地医院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薄弱、诊疗流程不规范等难题,他在兼顾广州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周往返两地,将先进管理经验深植基层医疗土壤。短短两年间,信宜市人民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晋级三甲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建成,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在本地就医……
这份亮眼成绩单,源于姚麟三十余年的医者初心。从军人医生到医院管理者,他始终以军人般的果敢冲锋在一线,用专业与智慧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今年,姚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奖章闪耀,是对他责任担当的肯定。“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们走近这位医疗领域的奋斗者,聆听他的追梦故事。
茂名晚报特约通讯员 温松媚 摄
“全国先进工作者”姚麟留影,定格荣誉时刻。
军医父母树榜样 军校淬炼铸医魂
姚麟的成长,深深烙刻着军人家庭的印记。“父母都是军医,他们是我人生路上的灯塔。”在医院部队大院长大的他,从小看着父母每日清晨准时出操,自律与坚持的品质早已深植于心。“更让我敬仰的是,他们还曾奔赴战场前线救治伤员。”这份集体荣誉感与无私奉献精神,也在他心中不断扎根,愈发坚定。在家庭熏陶下,1991年高考,姚麟毅然报考第一军医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追随父母的脚步,踏上从军从医之路。
在军医大学,学术氛围与军事特色交织,让姚麟深刻体悟到“军”与“医”的双重使命。“穿上军装,就要对得起红肩章的分量。”作为军医大学生,他始终铭记:既要追求医学造诣的精深,更要坚守军人的政治本色。
每天清晨6点,起床号准时响起,姚麟与同学们迅速投入内务整理,将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当早操哨声传来,操场上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他们在体能训练与队列行进中挥洒汗水。射击、投弹、五千米长跑等军事体育训练,更是贯穿日常,成为他锤炼意志的“必修课”。学业上,姚麟对中医学的钻研同样不遗余力。他深耕理论知识,在专业书籍中拓宽视野,并积极投身实践课程,力求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中夯实基础。
在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军事化管理贯穿始终。“从上课、用餐到晚间自习,所有活动都要集体列队完成。这种严格要求让纪律意识深植于每个人心中,锤炼了团队协作精神,同学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回望大学经历,姚麟依然历历在目。在他看来,这些特殊的历练不仅赋予了他强健的体魄,更塑造出严守纪律、坚韧不拔的军人品格,为从医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姚麟院长带队到手术室了解运行情况。
仁心仁术护健康 战位砺剑强本领
1996年,姚麟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开启军医生涯。白大褂与军装的交织,既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责任的体现。
在部队医院工作中,他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1998年,一位骨髓移植手术后的患者住进无菌病房。在将近半个月里,他每天多次查房,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查阅文献与上级医生研讨治疗方案,并陪患者聊天,开导鼓励。在他和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康复出院。1999年,一位主动脉夹层患者情况危急,血压稍有波动就可能致命。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姚麟搬来板凳,守在病床边整整48小时。每5分钟测一次血压,紧盯仪器,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用药。“那段时间高度紧张,生怕错过任何变化。”正是这份执着与专业,让患者转危为安。“我们的用心得到了患者的信任。直到现在,许多患者与我仍保持着联系。”说到这里,姚麟脸上浮现出温暖的笑容。
军事演习中的历练让姚麟快速成长。以一次野外生存演习为例,他作为预检分诊队成员,负责伤员鉴别与紧急处置。这项任务虽与医院急诊救治流程相似,但执行环境截然不同。实战演练需在荒野中建立安全驻地,随时应对山洪暴雨、蛇虫侵扰、水源匮乏等挑战。“这种环境下,单打独斗难以完成任务。”姚麟回忆道,于是,他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从搭建帐篷到防蛇驱虫,每个环节都紧密配合。通过这些历练,不仅磨砺了他的专业技能,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在救治生命的战场上,团队协作是最强的战斗力。
2001年,姚麟赴港执行防务任务。当时国际局势紧张,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不久,各项事业处于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驻港期间,我切身感受到了军人肩负的特殊使命。我们既要做好部队医疗保障工作,更要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贡献力量。”两年的驻守经历,令他难忘。在那里,他亲眼见证香港回归后的发展,深刻体会到祖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让他对“守护人民健康就是守护国家未来”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2006年12月,姚麟从部队转业后,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虽然环境和工作模式改变,但他军人的严谨作风和医者的仁爱情怀始终未变。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在医疗事业上继续奉献力量。
姚麟院长带队到临床科室指导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临危受命显担当 科学管理创标杆
在中山三院工作的近十年间,姚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逐渐展露出他在医院管理方面的卓越智慧。
汶川地震救援中,姚麟身为医务科科长,充分发挥军队应急经验,高效制定医疗队后勤保障方案,确保支援汶川映秀镇医疗队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调配有序进行,更科学规划伤员转运流程,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在登革热疫情、埃博拉疫情防控以及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他与各级部门紧密协作,带领团队开展诊断鉴别、预防宣传等工作,筑牢防疫防线。一次次应急突发事件的淬炼,让他形成核心认知:高效的资源整合、精准的流程规划和统筹全局的管理思维,对提升医院质量尤为重要。2016年,他调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负责运营管理后,将这些理念融入工作,推动医院管理迈向新台阶。
姚麟首先通过绩效激励,调动医护积极性。随后,在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基于深入调研和科学分析,逐步构建起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管理必须用数据说话。”姚麟瞄准诊疗流程优化,重点提升手术室开接台效率及胃肠镜、CT、磁共振等检查预约效率。以手术室效率管理为例,将手术开台、接台环节梳理成13个标准步骤,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通过严格监管和持续优化,手术开台准时率从27%大幅提升至93%,接台时间也有效缩短,切实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能。
这些在日常运营管理中积累的经验与理念,在重大危机面前成为了破局的关键。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姚麟作为广东省第二批医疗救治队队长奔赴武汉一线。“我曾是军人,又有医院管理和感染防控工作经验,我必须上。”他坚定地说。奔赴武汉途中,姚麟着手稳定队员情绪、规划工作。“我对队员们说,舱门一开就是‘战场’,我们就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这句话让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抵达武汉后,面对物资短缺、供氧紧张等难题,他凭借高效管理能力,通过集中调配物资、强化院感防护、细化驻地管理,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为全国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粤。这次经历,正是他坚持“制度为基、团队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
如今作为中山六院副院长,姚麟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导向,完善“1234工程”学科建设,创新推动“多重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应用,有效构建起三位一体运营管理新模式,为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护工作效率,持续赋能医院科学精细化管理作出重要贡献。
医院改造前。
医院改造后。
穗信两地架医桥 县域医疗谱新篇
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信宜市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开展省县两级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致力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中山六院派驻管理团队到任,姚麟任院长。357公里的穗信两地,姚麟每周往返奔波,将先进管理经验融入当地医疗体系。
初到信宜,姚麟立即展开全面调研。通过走访该市人民医院、考察乡镇卫生院、分析患者外流数据,发现医院在疑难重症尤其是肿瘤治疗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选择外出就医多数为肿瘤患者;同时诊疗规范和医学教育体系等亟待完善。为此,他将第一年定为“医院制度建设年”,建立健全医院核心制度,拟定医院发展三大目标:建设成为信宜乃至茂名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打造粤西桂东的肿瘤防治中心,还要建立国家级县域医共体(健康信宜)示范中心。
为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姚麟提出“传承和融合”的理念,聚焦胃肠和胃肠肿瘤等优势学科,促进中山六院与信宜医院深度融合。同时,他注重医院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鼓励年轻人继续深造。目前,医院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已有34名医生接受研究生教育。
在专科建设上,姚麟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成果。“我们开展新技术项目60余项,包括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应用、‘镜面人’(内脏反位)结肠癌根治手术、超早产儿救治等领域取得突破;还有建成的肿瘤防治中心,填补了信宜放疗与核医学空白,让患者告别异地奔波……”姚麟细数着成绩,并回忆起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感慨:“过去每次放疗都要辗转外地一个多月,现在骑电动车就能来治疗,做完就能回家照顾孙子,实在方便。”在姚麟看来,患者是否愿意选择本地就医,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这也意味着医疗团队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此外,姚麟还推动建设数字孪生医共体“i信医”,数值化赋能畅通分级诊疗。基层医生可在线开具人民医院检查、药物申请,还能获得诊疗辅助。大数据基座整合了县域内28家医疗机构数据,为超百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医疗服务全环节信息互联互通。
姚麟院长授课。
刚柔并济聚合力 跨越发展创佳绩
信宜市人民医院管理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建设项目资金紧张、工期紧迫等难题,姚麟以军人的果断与坚韧,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问题。在推进机构改革和制度改革时,他顶住压力,精简职能部门,废除不适用的制度。谈及改革的艰辛,他目光坚定:“改革必然伴随阵痛,但为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为了让百姓享有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坚持到底。”
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同样体现在姚麟的日常工作中。“姚院长做事雷厉风行,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尤为严苛。”信宜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王炜昌说,每当遇到疑难病例,院长会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例如近期在讨论一位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时,从靶向治疗到手术时机,院长会带领团队反复推敲每个细节。“姚院长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很敬佩,每天争分夺秒处理公务。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行军床,中午常常只是简单休息一会儿,下午又继续投入工作。”王炜昌还补充道,在同事们眼中,院长还是个充满亲和力的人。他中午经常在办公室吃快餐,会利用这个时间轮流找部门负责人谈心,了解科室需求。这种看似随意的沟通方式,既让团队成员在轻松氛围中汇报工作,又无形中缓解了大家的压力。这种刚柔并济的领导风格,深深感染着整个团队。
两年间,在姚麟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信宜市人民医院不仅成功跻身三甲医院行列,更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等级从B提升至B++,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三级医院之一。对于未来发展,姚麟有着清晰规划:一方面持续提升县医院的人才、技术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特别是通过全科人工智能项目赋能基层医生,让“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慢病在乡镇”的医疗惠民愿景早日实现。
数十载从医路,从军医到院长,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不一样的阵地一样的坚守。无论是身着戎装守护生命,还是引领医院创新管理,姚麟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担当。他的卓越贡献获得认可,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病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广东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这些,他谦逊地说:“荣誉只代表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未来我仍会秉持为人民服务、为团队奉献的初心继续前行。”这句话,道出了一位医者对初心的坚守,更展现了一位管理者对使命的担当。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姚麟依然步履坚定,用专业与热忱续写着属于他的奋斗故事。
策划:李健
统筹:邓义深 余虔虹 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执行:邓巴烽 郭瑞祥 柯泽彪 张玉微
执笔:和沛蓉
摄影:温松媚 邓巴烽
栏目主持:赖碧怡
视频摄制:陈美任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