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茂名网讯 4月11日,由广东高州青年画家冯水清按原作尺寸重绘的《清明上河图》,在山东潍坊纪念张择端诞辰940周年《清明上河图》特展中亮相,受到了广大参观者和学生们的喜爱。此次展览由北京李可染画院学术支持,潍坊高新区教体局、潍坊高新区宣传部主办,潍坊张大功奥林匹克收藏博物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4月28日。
冯水清,号真本,别署称心齊,高州市石鼓镇人。2009年,他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作室,在求学过程中,受霍春阳、颜宝臻、何家英等先生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并于201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多年来,他在绘画领域不断探索,作品风格独特,在天津、广东、香港、山东等地举办画展20多次,广受好评。
此次重绘《清明上河图》,对冯水清来说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对传统艺术的致敬与传承。早在20多年前,收藏家张大功就怀揣着让《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回到张择端故乡潍坊的梦想,于是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寻觅合适画师。2015年,他在天津美术学院结识冯水清,被其工笔人物画才华及对艺术追求的真诚之心打动,就委托冯水清重绘此传世名作。
《清明上河图》人多景广、线条密集复杂、细节丰富。要在高仅24.7厘米、长528厘米的绢上绘制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和各类景物,冯水清投入了极大的专注力和耐力,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终于完成这一巨作。在绘制过程中,他不仅忠实还原原作北宋时期汴京的繁华景象、生活场景,如汴河两岸的市井百态、热闹的街市、往来的行人、行驶的舟楫等,更融入自己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比如在人物神态刻画上,他以细腻笔触展现出各行各业人物的精神气质,让观者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对建筑、舟楫等景物描绘,尽显宋代建筑风格与工艺特色,使古老画作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山东省博物馆首席专家孙敬明在查看重绘的《清明上河图》后,撰写了548字的题跋,指出其在细致的描绘中展现出张择端原作的精髓与魅力,认为画作“直追宋人格局章法,笔墨精到,一丝不苟,成此佳构,实乃名作也矣”!
特展除了重绘的《清明上河图》,还展出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研究资料、书籍以及文创产品等。通过多元化展示,让观众深入了解这幅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共同领略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觉盛宴。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小飞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