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亲历重庆李子坝列车穿楼奇观

■王如晓

站在嘉陵江畔仰望,一栋八层居民楼的腰腹间,一列轻轨列车如银龙出洞,在楼体的镂空廊道中呼啸而过。车头探出楼体的刹那,阳光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炫目的光晕,车厢里的乘客与楼内住户隔窗相望,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平行时空在此交汇。

这就是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奇观,每天吸引上万游客仰望惊叹。为了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去年10月在重庆休养期间,我专门乘坐此趟列车来回穿梭,并在李子坝站下车,来到江边观景台与游客一同欣赏。

当天清晨7点,李子坝观景台已架满三脚架,摄影爱好者们屏息等待首班列车。当轻轨2号线的乳白色车身从山体隧道钻出,沿着悬空轨道滑向居民楼时,人群突然爆发欢呼。列车钻进楼体,车顶距离建筑天花板很近,车底距楼下火锅店的餐桌也不远。站在我身边的广东游客陈先生举着云台相机喃喃道:“这哪是轻轨进站,分明是《盗梦空间》里的场景!”

随着“叮咚”的到站提示音,列车在六层站台停靠。奇妙的空间折叠在此显现:乘客从六楼刷卡出站,抬头可见十九楼住户晾晒的衣物在江风中飘摇,低头能望见二楼商铺的“穿楼咖啡”招牌。

观景平台上,穿汉服跳舞的网红刚摆好姿势,列车穿楼的轰鸣声便引发手机狂拍。数百个镜头同时追逐车灯在楼体内划出的光轨,快门声如骤雨落下。但观景平台不是最佳拍摄点,最佳拍摄点在江对岸礁石滩上,这里被踩出三条“野生观景道”,晨练大爷自发维持秩序。居民楼天台的收费摄影位需提前三天预约。更有无人机爱好者操控设备穿越轨道镂空层,拍下“车厢悬空”的震撼画面。来自哈尔滨的李大妈举着自拍杆感慨:“这可比我们那的冰雪大世界魔幻多了,轻轨居然能在楼里跑!”

当游客惊叹于视觉奇观时,楼内居民正过着诗意日常。我和几个队友一起去“穿楼茶馆”饮茶,向一位阿姨问路,住在12层的张阿姨边浇花边向我们诉说:“轻轨振动比空调还轻,倒是你们游客的‘哇’声经常吓到我的猫。”我们在“穿楼茶馆”里饮茶聊天,茶客们淡定续杯,头顶不时掠过列车底盘。老板老王得意道:“常有客人被突然出现的车厢吓掉茶杯,这成了我们店的特色表演。”

李子坝的奇幻场景,源于重庆特有的地形困境。20多年前,轻轨2号线规划至此,设计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左侧是陡峭的崖壁,右侧是嘉陵江岸,若按常规方案架设高架桥,不仅会遮挡沿线居民楼的江景视野,还需拆除多栋建筑。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在勘测现场驻足三天,突然从山城传统的“吊脚楼”获得灵感——何不让轨道与建筑融为一体?后来就有了这个世界罕见的城市景观。

如今,这个曾因地形制约诞生的交通节点,已蜕变为城市文化地标。轻轨穿楼画面出现在《火锅英雄》等电影中,相关话题在网络爆火。重庆市文旅局顺势推出“开往春天的列车”主题,春季列车穿越花海的画面,让李子坝再添浪漫注脚。

李子坝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城市设计,从不是与自然对抗的产物,而是在地形制约中迸发的创造力。这道“列车穿楼”的奇幻风景,既是山城人献给世界的建筑诗篇,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

当最后一班列车载着星光穿楼而过,观景台上仍聚集着不舍离去的人群。这个“魔幻车站”,早已超越交通枢纽的功能,成为解读山城重庆的精神密码——在层叠的楼宇间,在穿行的列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程师征服地形的智慧,更是一个民族在有限空间里创造无限可能的想象力。正如那列永不停歇的轻轨,载着惊叹与欢笑,在楼宇与江山之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中国传奇。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黄昌明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