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当晨雾在鉴江平原舒卷,公馆镇的田野正谱写新时代的田园诗。在这片孕育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党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化作金线银梭,将零散的农事编织成锦绣图卷。通过优化合作社运营模式、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开辟出一条强村、兴产、富民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注入了强劲活力。从“百千万工程”的春雷乍响到“联农带农”的秋实满仓,4.31万亩沃野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党建引领 联农带农
公馆镇以水稻、蔬菜、水果、禽畜养殖和淡水养殖为主要农业产业,是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有耕地4.31万亩,以前是农户单打独斗,各干各的,难以发挥土地的规模经营优势。公馆镇积极探索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新模式,党支部在合作社中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村集体、企业与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支部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公馆镇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107个(其中省级示范社5个),2024年获得“省级标杆社”称号合作社2个。
火龙果种植基地。
在京塘坡村边,田中火龙果长势良好,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体系。村干部介绍说,由荔枝塘村党总支部牵头注册成立的茂名市茂南区金顺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釆取“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吸收本地农户入股,联农带农,实现“双赢共富”目标。
据了解,该基地种植面积为120亩,种植果苗12万枝,到2025年预期年收益30万元,拉动村经济整体发展壮大集体收入,目前已帮助15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精准服务,夯实民生
合作社通过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农技指导、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科科技服务的“五统一”模式,最大范围地解决了“无人种田、效益低下”等问题,切实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户增收致富。作为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茂名市茂南区众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市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为农户提供单环节托管、全程托管、整村托管等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开展“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帮助社员及周边农户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操作技能。
蒲炉塘村党总支书记梁祖富介绍道:“目前全村1200余亩水稻都实行的农业托管模式,机械育秧只需3个人操作1小时即可完成15个人1天的劳动量,亩产能达到800-1000斤左右,每亩节约成本100到200元,每亩增收200到300元。”
据统计,2024年众诚农业生产托管水稻平均亩产比以往人工种植增加15%以上,成本平均减少13%以上,其中小农户占比90%以上,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公馆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新活力。
创新发展,绿色生产
聚焦提升特色中药材产业新发展质效,积极融入茂南中药材发展战略部署布局,在种植端构建“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党支部牵头解决土地租赁、苗木购置栽种等问题,推动益智果标准化规范化种植。
茂名市茂南区横岗原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坚持“原生态、健康、环保”的理念,走绿色生产、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通过农业资源整合,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村中种植户说,“松林下套种益智,既不影响原本的林业收入,而且种植成本较低,收益比较好,实现‘一地双收’,益智果也成了‘致富果’”。近年来,该合作社通过与相关行业单位合作,同步开发益智果脯、中药益智鸡、益智饮料、益智蜂蜜、益智粽、益智花茶、益智酒等农副产品,益智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竹仔岭村深入实施“绿美茂南”行动,利用门前屋后种植益智果,有效减少村中空闲杂草丛生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益智花花型漂亮,皱波状花瓣,粉白间有红色脉纹,并有独特的药花芳香。漫步在益智花丛问,微风吹过,不时会有花辦、花粉随风飘落,宛如一阵阵的“药花雨”洒下,伴着花香,让人流连忘返,已成为不少人赏春的好去处。
长风万里送秋雁,公馆镇正将丰收的稻穗编成远行的风帆。在党组织领航的航程中,合作社的船队已驶向深加工与品牌化的蓝海。当科技之光点亮传统农事,当联农机制温暖千家万户,这片土地的合作社正向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让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化作百姓心头的稳稳幸福。
图/文 通讯员 黄林明 邱秋梅 杨桂梅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