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运动场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生与声控花海“打招呼”。
师生在魔法种植园里劳作。
好奇乐园里满是欢声笑语。
扫一扫看视频
当心理咨询室不再局限于白墙之内,当压力释放化作花海绽放的瞬间,心理健康教育便有了另一种可能。走进茂名市双山小学,记者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场沉浸式的生命体验。
一、破局:走出咨询室的围墙
“我们不想让学生觉得心理健康是‘有问题’才需要关注的事。”该校党支部书记的话道破了传统心理教育的桎梏。
动物伙伴的生命隐喻
跟随该校老师的脚步,记者走进了好奇乐园。在这里,孔雀的尾羽、藏猪的泥潭、狮头鹅的羽翼,成了打开心门的钥匙。
小杰(化名)因为父母离异患有自闭症,却在观察蓝孔雀时找到了出口。每天清晨,他蹲在好奇乐园旁轻声诉说:“小蓝,今天我又梦见妈妈了。”阳光穿过芒果树的花,落在蓝孔雀的尾羽上,折射出虹光,小杰写的《孔雀日记》中有一句话:“原来孔雀羽毛的光,是彩虹。”
总被嘲笑笨的阿城,特别喜欢看藏猪。这个喜欢打滚的小猪,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泥巴听到哨声会飞奔过来,比我还懂数学课代表的口令!他在饲养日志里画下藏猪晒太阳的憨态,配文:做一只快乐的猪,比当焦虑的人更厉害。
因口吃自卑的女孩小雨,天天来看狮头鹅。每当她结结巴巴地讲述心事,两只鹅总会伸长脖子发出嘎嘎的叫声,仿佛在回应她。小雨很喜欢这两只鹅:“它们说话也不流畅,但叫得比谁都响亮”。狮头鹅笨拙却执着的形象,恰恰成为学生接纳自我的最佳教材: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不完美的勇气比完美的沉默更珍贵。
劳动中的心灵觉醒
在双山小学的魔法种植园,翻土的锄头、浇灌的水壶、采撷的篮子,也成了疗愈心灵的器具。
记者了解到,各班学生轮流组成开荒小队,在魔法种植园里劳作。学生阿强展示着磨出小水泡的手掌,老师告诉他:“土地就像心事,越板结越要慢慢敲开。”如今他们开垦的菜地,立着不同的菜园名字,那是属于坚持者的领土。
即便在寒暑假,种植园都是生机勃勃。学生自愿组成护苗志愿队回校照料作物。婷婷在日记里写道:“甘蔗苗不会放假,就像承诺不能打折。每次看到它们长高,都觉得自己也变可靠了。”
各班种的菜有不同的成长期。每当收获的时候,魔法种植园就会化身为天然情绪疗愈场:班级将收成作为奖励,种黄瓜的班级人手分得几块凉拌黄瓜,种香芋的集体收获了糖水,种葱的每人领到一把青葱……
“抓一把泥土,比十节心理课更管用。”劳动教师蹲在田埂边说。在这里,磨破的手掌教会坚持,干涸的菜畦警示责任。生命的答案,藏在每一滴砸进泥土的汗里。
二、重构: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教育现场
记者发现,双山小学的智慧,在于将冰冷的科技赋予人性的温度。
声控花海的呐喊疗法
向日葵、大红花、郁金香、蓝玫瑰……学校打造的声控解压花廊,成为师生课间的新宠。记者留意到,当有人靠近,朝“花蕾”轻声细语或放声欢笑,原本低垂的花朵便会随着声浪强弱逐渐绽开。
“你看,这朵向日葵会笑!”课间,四年级的朵朵对着山海走廊边的向日葵大喊。声浪震颤的瞬间,原本低垂的花瓣层层舒展,金色光芒从花心流淌至边缘。这是学校心理健康建设的创新实践,以独特的“声波可视化”交互体验,打造了温暖有爱的情绪舒缓空间。
当呐喊声波催开花瓣,那些曾被困在心理量表里的情绪,终于找到了破土而出的路径。如今的花廊成了校园情感枢纽:有学生每天来给郁金香讲笑话、训练社交勇气、倾诉心声、化解矛盾。
AI体育场的成长突破
“当前排名第189名,但比上周多跳了11个。”小韬盯着大屏幕上的跳绳排名,汗水顺着下巴滴在跳绳手柄上。这个曾因肥胖自卑的男孩,如今每天追着AI系统讨要进步报告:“它记得我每个微小的突破,就像土地记得每颗种子的挣扎。”
记者看到,学校一楼中庭东区和西区安装了AI计算盒和摄像头。这实现了无感知抓取,自动识别每一位学生并记录历次数据,实时显示跳绳数据和全校排名。学生们在课堂、课间尽情体验跳绳运动的乐趣,跳跃的身影和灿烂的笑脸,成为校园里新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大屏体现数据及画面实时观测,支持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高抬腿、深蹲、蹲跳、纵跳、左右跳、足球踩球、篮球运球等项目,适用于日常锻炼与体育测试。
AI智慧运动系统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和锻炼平台,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用科技搭建情绪释放的安全阀,让积极心理学从理论落地为可感知的生命体验。
三、共生:构建教育的热带雨林生态
双山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如同热带雨林般多元共生。
时光市集的情绪经济学
每当灯架树花开的时候,时光市集就会开放。孩子们化身为小小摊主,用他们的创意和热情,将自己的图书、学习用品、玩具、亲子作品、小制作、美食等带到跳蚤市场展示、交流、拍卖,体验着交易的乐趣。
“我想用这本画册换一本《夏洛的网》。”四年级的小雅用力摇晃着画了一个学期的绘画本。总躲在角落的浩浩,用亲手捏的陶泥兔子换走了一个贝壳风铃,摊主登记簿上写着:今天有个声音很小的男孩,说我的风铃像海浪唱歌。班主任谢老师指着榕树下以物易物的孩子说:“上次市集,那个男孩根据换来的漫画写了续集。”
心灵树洞的信任生长
校园东南角的灯架树上,悬挂着两个心灵树洞信箱,树洞里藏着孩子们写的信,每封信都像一粒等待萌发的种子。心理教师每周化身森林信使逐一回信。有封画满星星的信这样写道:“树洞先生,我的笑声是不是很吵?”第二天他就收到了回信:“听过雨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吗?每种声音都是自然的礼物。”
在这片教育雨林里,每声蝉鸣都在参与心理课程设计,每片落叶都写着成长密码。当蝴蝶掠过心理咨询室的窗台,孩子们知道:真正的心灵导师,或许正停驻在肩头发梢。
最好的心理课不在教材里,而在生活现场。在双山小学,记者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样态:老旧的车棚变成好奇乐园,墙角空地开辟魔法种植园,没有正襟危坐的心理咨询,没有刻意的挫折训练,有的只是孔雀舒展的羽毛、少年与番茄的私语、时光市集上的欢乐流转。或许正如那会开花的声控花海所揭示的: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野,每颗心都能找到绽放的方式。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奈 通讯员 郭曦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编辑:李仁娟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