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茂名港的今昔:从渔火微光到滨海大港腾跃

王如晓

南海之滨,潮起潮落。茂名港的百年崛起史,是一部茂名人民智慧、汗水与时代发展的壮丽诗篇。从帆樯林立的古老渔港,到承担国家能源使命的油品码头,再到如今面向全球的滨海新区核心港口,这座港口每一次华丽转身都凝聚着茂名人民的汗水与梦想。它不仅是粤西海岸线上的一颗明珠,更见证了一座城市向海而生向海发展的决心与魄力。

渔火摇曳:解放前的港口夙愿

20世纪初的茂名港(时称博贺港),只是疍家渔船停泊的简陋港湾。每当夜幕降临,点点渔火与天上星河交相辉映,咸湿的海风里飘荡着《咸水歌》的悠长曲调。彼时的渔民们虽以海为生,却深知这片海域的价值远未被发掘——水深不足、航道狭窄的天然缺陷,让大船难以靠岸,每逢台风季节,木质渔船在浪涛中如风中残叶。

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曾提出“南方大港计划”,勘测队的水深测量仪第一次触碰博贺湾的海床。这份泛黄的规划图上,标注着万吨级码头的设想,却在战火纷飞中化为泡影。老渔民林阿公回忆:“听父亲讲过,当年听说要建大港,全村人把祠堂的梁木都捐了,可惜最终只留下几个水泥墩子。”这些沉默的墩基,如同未竟的誓言,深埋于海岸线的记忆里。

破浪启航:建国初期的艰难筑基

1959年,随着茂名油页岩开发被列入国家“一五”计划,水东湾畔迎来历史性转折。面对苏联专家“此处不宜建港”的论断,茂名建设者们用扁担箩筐开启了逆天改道的征程。当时的技术员王振华在日记中写道:“没有大型机械,我们就用木制绞盘移山填海;缺乏防波堤石料,全城百姓拆了院墙捐石条。”3.2公里长的导流堤,竟是用20万立方米的石块,靠人力一块块垒砌而成。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建设者们饿着肚子泡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施工。1962年强台风“温黛”袭击时,刚具雏形的码头几乎被巨浪吞噬。危急时刻,300多名工人跳入激流,用身体组成人墙保护堤坝。这种“人定胜天”的豪情,最终让水东港在1965年建成首个3000吨级油码头,实现了茂名石化“原油进口-炼化-成品油出口”的全链条贯通。首艘外轮“友谊号”进港时,岸上欢呼声打破了老渔村的寂静,震落了椰树上的晨露。自此,茂名人民有了自己的港口码头,打好了“向海而兴”的基础。

改革潮涌:世纪之交的转型阵痛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海,茂名港却陷入尴尬境地。1993年统计显示,港口年吞吐量不足百万吨,仅为湛江港的1/10。航道淤积、设备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凸显,在1993年市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笔者作为委员也参加本次大会)专门召开“神仙会”讨论改造茂名港。甚至有政协委员痛心疾首:“守着黄金海岸线,端着破瓷碗,茂名港改造已迫在眉睫。”政协委员们集思广益,为茂名发展大港口献计出力。

转折发生在1994年。市委市政府顶着“好高骛远”的批评,举债引进荷兰耙吸式挖泥船,硬是将水深从-6米浚深至-11米。时任港务局领导回忆:“为筹够3000万工程款,我们把办公楼抵押给银行,干部们半年没领到工资。”这场“豪赌”换来的是1998年5万吨级通用码头的建成,水东港更名为茂名港。当年吞吐量激增3倍,化肥、矿石等新货种开始涌入。茂名港的成功改造,成了茂名人的骄傲,各大、中小学师生纷纷组团参观。笔者作为校长,曾一度几年组织一批又一批师生参观,并写出了几百篇参观后感文章。

进入21世纪,茂名港在产业变革中寻找新坐标。2003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立项引发激烈争论:“粤西是否需要如此大码头?”当年市委市政府决策者以超前眼光拍板:配合珠三角产业转移,建设临港石化基地!2008年11月启动建设,2009年4月,茂名港总体规划开始实施。2010年,随着中石化原油储备基地落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曾经的渔港正式跻身国家重要能源枢纽,为茂名石化油品输送及整个大西南物资转运做出了大贡献。

新区蝶变:新时代的超前布局

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茂名滨海新区”战略,掀开了港口发展新篇章。举全市之力,发展滨海大港。笔者于2011年至2013年,连续3年被市政府聘为“市重点工程监督员”,参与对茂名新港区建设的监督指导。我们多次深入现场,与港口建设的领导、工人们一起商量对策,实地考察,提出建议。在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下,在“向海而兴”的号角中,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带动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建设者创造性地采用“吹填造陆”技术,在浅滩上“长”出1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园。时任总工程师陈老说:“我们像绣花一样设计航道走向,既避开红树林保护区,又能满足40万吨级船舶通航。”2019年4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水东港口岸更名为茂名港口岸,并扩大开放博贺新港区。

更有现在智慧港口建设更显战略远见:5G无人集卡穿梭码头,区块链技术追踪油品流向,光伏板覆盖的仓库年发电200万千瓦时。2021年开通的“茂名-东盟”快线,将橡胶、荔枝等特产直送东南亚,回程满载的榴莲让电商直播间沸腾。老码头工人黄老无限感慨:“以前卸货靠肩扛,现在机械臂比老鹰抓鱼还准还快!”2024年12月20日,茂名港终于迎来了“四大港区”的新时代。

向海图强:未来之港的宏阔蓝图

年前,我们(曾经的监督员)受邀参观新港区。我们兴奋地站在博贺新港区观景平台远眺,40万吨级散货码头如巨龙入海,LNG接收站银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港口一片繁忙,回想十多年来的建港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无不感谢市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大手笔。我想,随着2023年启动的“组合港”模式,使茂名港与广州南沙港共享海关代码,货物“一次报关、全域通行”。更宏大的愿景正在绘制:规划中的吉达港深水泊位将对接海南自贸港,海上风电运维基地瞄准新能源赛道,而投资45亿元的疏港铁路,正将港口腹地延伸至大西南腹地。满载货物的火车穿越茂名至广西、云、贵、川大地,为茂名的大发展启航远行。

潮声里的精神丰碑

从渔舟唱晚到巨轮鸣笛,茂名港的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茂名人民伟力的生动诠释。那些在月光下挑土筑堤的身影,在风暴中护卫码头的臂膀,在图纸前彻夜研讨的灯火,在大海边共同奋斗、舍身忘我的领导和成千上万建设者们共同铸就了这座港口的灵魂。今天的茂名港,不仅是货物吞吐的物理空间,更是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场、双循环格局的战略支点。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迹在这里交汇,我们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向海而兴之路,终成通途;茂名人民海洋之梦,终成现实。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