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士是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独特阶层。子贡曾问孔子如何才可以成为士,孔子回答说要做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意思是,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事情就不去做,出使各国能不负君主所托,这样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接着请教次一等的士,孔子回答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同‘悌’)焉。”意思是,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的人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接着问再次一等的士,孔子回答说:“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到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成为士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也就不能称其为士了。
儒家将“信”推崇为立人立国之本,将其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诚信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