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近年来,茂名市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国家级、省级三个试点项目为抓手,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个一”工作体系,扎实推进提质转型,优化提升服务质量,织密织牢权益保护网络,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用心用情唱响唱好儿童福利保障“三字歌”,全力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竿子,插到底,政策明,机制立。市委建立每周听取一个镇(街)重点工作汇报的“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八项重点工作,把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列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板块,每周调度、实时研判、定期督查。市委书记办公会、市长专题会定期研究部署。每年均把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重要内容,建立了每月抽查生活补贴发放制度。市级层面出台《茂名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违法犯罪防治二十项“硬措施”》,市民政局牵头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每月收集研判各地进展,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公安机关建立健全涉儿童福利保障“一站式询问”“一次性取证”和“四快四专”工作机制。教育系统落实“五人小组”管理模式,健全特殊群体学生“一生一档”。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落实“3+1”“一村一警一妇干”等关爱帮扶措施。
一阵地,全周期,学有教,病有医。以民政部首批全国儿童福利机构数字化监管试点、全省儿童福利机构医疗保障试点、全省教育保障高质量发展试点三个试点项目为抓手,把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成高标准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给予养育儿童“医康教养社”全养育周期大家庭。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功能场地进行扩建和改造,增加床位、活动室等设施。升级监控设施设备、网络安全系统、儿童档案数字化管理,实现216个摄像头全覆盖实时监控,视频画面同步传输到民政部,建立视频安全保管、实时监控、定期回头看等制度,以实时化、全域化、可视化的管理全面保障养育生活安全质量。深化医联体建设,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医务人员轮换派驻机制、业务科室结对带教机制;与省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签订“绿色通道”协议,建立分级诊疗、定向转诊“直通车”,健全了“小病有福利医院、大病有三甲通道”的医疗保障机制。内设社会福利特殊教育学校,探索全链条教育体系建设,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共有28个教学班、在学籍学生共393人,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同时,开展普特融合教育、职前培训等行动,自主编写《生活技能与社会适应篇》《语言理解与应用篇》等院本教材。与比邻的市文东街小学资源共享,合作开展中医融合、烘焙、园林绿化等普特融合教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内涵建设示范项目。
一网络,全覆盖,分色级,真见底。依托市、县、镇、村四级网络,以全市1917个村(居)委会为网底,以3万多个村(居)民小组为单元,深入开展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关爱服务和保护行动。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预防和治理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市民政局推动特殊儿童保障纳入综合成效量化表指标,对全市112个镇(街)进行量化评估。摸清儿童及其家庭存在的风险隐患,对全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施“红黄蓝绿”分级分色管理和跟踪服务,按风险级别分别采取紧急干预、重点跟踪、定期介入、常态化关爱服务等措施。建强全市112名镇(街)儿童督导员、2249名村(居)儿童主任队伍和2000多名双百社工队伍,实现县级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儿童主任培训全覆盖,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2024年,我市共有2名儿童主任参加国家级现场培训,7名儿童主任参加省级现场培训,并在全省首届儿童主任实务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
一底线,长坚守,早预防,快处置。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数据和信息化安全管理等制度,健全定期调度、督查督导、重大事项报告等机制,从严从快处置涉儿童福利领域被性侵、虐待等案件,实行“一案一督办”“一案一追责”。扎实开展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通过机构自查、交叉检查、联合督查等多种方式,对儿童领域服务机构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2024年全市儿童领域服务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工作自查56次,发现并完成整改隐患26处。定期分析研判儿童领域风险隐患,规范做好儿童领域信访工作,及时防范化解儿童领域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我市儿童福利领域多年没有出现重大舆情。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霞 通讯员 曾孔源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