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要
四十多年前,我当时还在读初中,十六七岁。每到星期天,常常要到生产队里参加体力劳动。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队里的人一起挑稻谷去交公粮。
那是一个阳光猛烈的中午,生产队长叫二十多人挑着箩筐到晒场上装稻谷。挑公粮是重活,但为了多挣工分、多分粮食,父亲让我也去干。当时没有运输工具,什么东西都是靠肩挑手拿的。看晒场的人早已用风柜把稻谷“风”好,晒场上堆满了金黄的稻谷。大家争先恐后地把稻谷装进箩筐。我也将箩筐装个半满,挑起来就跟大家向羊角墟里的粮站走去。
当挑粮队伍走到潭段桥头的时候,队里的一位大嫂突然停了下来。只见她脸色有点苍白,气喘吁吁。她叫住我,问我能不能帮她分担一点。我担心自己吃不消,本想婉言拒绝,但看着她好像生病了似的,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她把一部分稻谷倒进了我的箩筐,我们挑着担子继续追赶队伍。
我挑着满满一担的稻谷终于赶到了羊角粮站,已是满头大汗。粮站仓库前人山人海,排起了几条长龙,全镇各生产队的社员都挑着稻谷在仓库门口等管理员验谷入库。等了半天才轮到我们队的,那检验稻谷的人看了看,拿几粒塞入嘴里用牙咬了咬,说谷子还湿,不够干爽,不能收起入仓。生产队长觉得挑来不易,不忍叫大家再挑回去,就跟验谷的人交涉了好几次,但他就是不肯通融。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叫大家把稻谷挑了回去。
我望着这满满一担的稻谷,真的很不愿意再挑回去,这真是挑来容易挑回难啊!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每一粒稻谷都珍贵无比,我舍不得把它丢少一点。况且,又怕队里的人知道我浪费稻谷,肯定要处罚。我只好咬紧牙关,挑起稻谷,走走停停,歇了又歇,不知歇了多少次,直到天黑,才把这满满的一担稻谷挑回到队里的晒场,这时我已经精疲力尽了。第二天,队里又把这批稻谷晒了一整天,直到第三天,再次挑去才交上了公粮。
这次挑公粮的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啊!我真切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也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跨越重重困难,取得成功。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