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强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食品,这些食品往往凝聚着当地的民俗文化,成为一种标志,成为一种印记,成为一种符号。
我的家乡在化州市北部山区,有本地特色的食品不下几十种。不过,我对香喷喷的煮羹籺情有独钟,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和生活里,念念不忘。
顾名思义,煮羹籺就是用羹煮籺。实际上,就是用清水煮籺。要做出优质的煮羹籺,首先是要选用优质的糯米,其次是精心制作馅料。当时,商店里是没有糯米粉卖的,人们只能在做煮羹籺前拿糯米去舂粉,这是颇费工夫。因为那时不是家家户户有碓,而且家乡人都是在每年的小年晚这天做煮羹籺。
将糯米舂好粉之后,可以开始进入做煮羹籺的程序了。第一个环节是搓粉,这是颇费气力,也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只见搓粉者将糯米粉放到桌面上,围成一个小圆圈,然后往圆圈中间注入清水,把糯米粉和匀,之后开始搓粉,先是小心翼翼,继而逐步加大力度,反复揉搓,直到粉团细腻、光滑。接着是擀“籺皮”,先是将搓好的粉团,用手工搓成适中的圆形条状,之后用刀切成块状,再用擀粉杖擀至平、薄、圆,煮羹籺的皮就“大功告成”了。
做煮羹籺中重要一环是炒馅,这是确保煮羹籺质量的关键步骤。馅料的主要原料是半肥瘦猪肉、韭菜(或生葱)、花生、椰丝和芝麻等。将上述材料放在一起,用手搅匀,之后由经验丰富的人掌勺,将馅料用慢火炒好。技术高超的人制作的籺馅,熟得恰到好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做好籺皮和馅之后,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始“做籺”,整个做法和包饺子一样,不用详细赘述了。做煮羹籺真正体现“人多力量大”。大家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围在一起一齐动手,边做边家长里短,一片欢声笑语。只需十来分钟,一个个“作品”诞生了。看着排列有序的籺,我们这些小孩子已经直吞口水。
在大人们做煮羹籺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闲不住,时而拿起“籺皮”,跟着大人学做煮羹籺。我们还会趁大人不注意之机,偷偷揪一小块粉团,大家将粉团捏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玩得非常开心。
将煮羹籺做好后,大人小孩们都迫不及待地渴望进入“实质性阶段”——品尝。这时,母亲去厨房烧水,待水开了之后将煮羹籺放进锅中,猛火煮五六分钟。“经验之谈”是:待到籺浮起来时,就证明已经熟透了。这时,大家一人拿一个大碗,自己动手盛煮羹籺,迫不及待地尝鲜。刚开始时狼吞虎咽,一是因为煮羹籺“味道好极了”“吃过返寻味”,二是那时人们肚子里的油水实在太少了。待到第二碗时,才慢慢地品尝,只觉得籺皮坚韧,很有嚼头,籺馅的汁液在齿间流动,拨动着舌头上的味蕾,我盛了一碗又一碗。
近年来,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如今,做煮羹籺再也不是大事情,而是小事一桩,再也不限于小年晚才加工了。如果想做煮羹籺,到商场买回糯米粉,再也不用省吃俭用才能买到制作馅的原材料。只要有时间,不用一个小时,已可品尝到家乡的煮羹籺。时代的变迁令我们这些过来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