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那一片梵天净土

■行知

知道梵净山,并不是因为它是佛教名山,也不是因为以往它便声名远播,而是源于戊戟的一部小说《江湖传奇》。书中的梵净山,风光旖旎,遍布奇花异草,栖息着各类灵兽怪鸟,处处透着神秘和奇异。原始的自然风光夹带着传奇的武侠故事,令人神往。

梵净山深藏于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铜仁,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溪流纵横,千姿百态,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诸多优点于一身,不可不游也。

辗转抵达梵净山山脚下,已夜幕降临,弯月如钩,青山如黛。山脚下的小镇聚集了南腔北调的游客,熙熙攘攘,颇为热闹。饮两杯苗家甜酒,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入眠,颇有落泊江湖载酒行的味道。

晨起入景区,坐环保车及索道上山,俯瞰而下,纵目阔远,只见山势磅礴,森林茂密。继沿一段穿梭于森林中的木栈道登山,很是舒适凉爽。

山顶上有两座高峰,一为老金顶,一为红云金顶。在老金顶,有巨石如蘑菇状,屹立崖边,高十余米,上大下小,受侵蚀风化,纹清络明,看似不稳,实已顶天立地屹立亿万年而不倒。沧海高山,亿万年前海底的怪石化为高山的奇岩,世间万物竟有着不为岁月改变的坚劲。分布各处的板岩如书页状,一层一层叠加而成,人称“万卷经书”。据传于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每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谓之“月镜”。距离蘑菇石十余米,进入石拱门便到了九皇洞。为两崖间一宽阔石穴,前后垒石为壁,上覆石板为瓦,下方以石龛供奉九皇娘神像。在这样一处仙气飘飘的地方,我宁愿相信,这不是纪念在此修行的明代一位皇帝的九妃子李氏,而是世人借故修道之所。

远观红云金顶,峰体擎天而立,雄浑高昂。山道崎岖陡峭,狭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抬眼天仅余一线;垂直处需手脚并用借助铁索攀爬,脚下雾气腾腾。一侧是高耸的山壁,一侧是深渊峡谷,游人莫不心惊胆颤,小心翼翼,怕被累及或祸连他人。红云金顶上部被金刀峡一分为二,两侧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天桥相连,站在桥上,足下生云,飘飘兮如腾云驾雾,危危乎似欲飞升。在如此一处高峰危崖,修建出如此险要的山道,精巧的天桥,玲珑的殿宇,古人付出了多少智慧与艰辛,真难想象。

站在山巅上,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武陵巍巍,延绵千里,鼎立横陈,蜿蜒磅礴。秀水如练,层林似锦。双峰高绝,接天凌云。山岚翻涌,云气四合。云雾在山脊两侧上升下沉,形成缓慢倾泻的云瀑,云蒸雾腾,恍若仙境。初时犹能看清对面金顶的形状,转眼便轮廓模糊、坠云陷雾。运气好时还能看到佛光、幻影,端的是瞬息万变,奇幻无穷。当是时,艳阳当空,天蓝如洗。两腋生风,眉间透凉;且又心境大开,胸胆皆张。

梵净山众多的佛寺,也为名山增加了禅意。据了解,梵净山的佛教发轫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明,衰于清末,复扬于今。在老金顶与红云金顶之间的山脊上,伫立着一座庄严端秀的寺庙,叫“承恩寺”。寺庙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配以灰石板铺路筑场,显得圣洁无垢,与雄润的山势、盎然的绿意融为一体,清新脱俗中又带着庄重,煞是好看。站在承恩寺游目四顾,能看到红云金顶上醒目的释迦殿、弥勒殿,仿佛它们已进入云霄。当一声声钟声从寺庙传出,声播四野,群山回应,古老而亘久的禅意充斥于天地间,身心也得到极大的净化。

美景犹在,传说已远,“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梵净山不愧为一座充满神秘、禅韵、奇迹的灵性大山。那一片梵天净土,涤心洗尘,万水千山走遍,追寻心中的纯真宁静!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