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乡村振兴系列谈

致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特约评论员 李琼斌

何谓“新农人”和“生产托管”?

从一般意义上看,“新农人”是指具备一定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为主要方式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生产托管”是指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

今年8月下旬,笔者与单位领导、同事前往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了解该村“新农人”和“生产托管”建设情况,通过边看、边听、边问、边谈,对“新农人”和“生产托管”的概念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一方面,新塘村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农人”,打造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当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群体,为全村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技术、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业态。另一方面,通过推行“生产托管”,以托治荒、以托聚散、以托增效、以托促业,有效破解土地“谁来种、种什么”的问题、破解生产“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破解农产品“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破解农民“就业难、增收少”的问题。这“四新”“四托”为新塘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推动新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让这个原本不为外界所关注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众人竞相学习效仿之地。

据了解,近年来,新塘村的“新农人”在村里办起了微工厂、做起了电商、开起了直播、建起了民宿、创办了企业。同时,在“新农人”的示范和引领下,新塘村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方式,整合土地资源1500多亩,建成青柚、柠檬、番石榴等百亩以上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基地6个,果农户均收入达到4.3万元,将“沉睡”多年的土地资源全面激活。正是由于“新农人”和“生产托管”的加持,使得该村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业兴、民富、村美,绘就出乡村振兴一幅“新蓝图”。2023年,该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5万元,比上年增长66.7%。新塘村先后获得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化州乃至茂名地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典型村,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镇村干部前来学习取经。

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塘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该村在自然禀赋条件一般、发展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通过采取“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激活生产要素赋能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大变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充分展现了“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的重大作用。正是看到源自新塘村的经验做法,已在新安镇全面推行“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今年9月下旬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了“推广化州新安镇‘新农人+生产托管’模式,推动土地托管、联耕联种、代耕代种”的部署要求,以便更好地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我们要看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新农人”和“生产托管”代表着新质生产力,“新农人”意味着新的技术,“生产托管”意味着新的生产方式,是对传统农业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更迭和升级。新塘村的实践证明,正是“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的推行,推动该村在乡村振兴上实现大发展、大变化。如今,在传统农业迫切需要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当下,如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有效化解农户和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探索农村闲置土地的“破局”之道,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是值得基层党委政府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茂名来说,作为我省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大市、外出人口大市,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全市各镇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找到切入点、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致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有效破解土地分散、撂荒难题。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兼业化趋势,有的地区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严重等问题,通过“新农人”的示范和引领,探索“土地流转+生产托管”有效办法,推进地块整合改造,将“零碎田”变成“大块田”,有效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解决土地分散、无人种、种不好等诸多问题。其次,致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发挥规模化管理优势,有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开展“生产托管”服务,托管公司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从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有利于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有效提升农产品效益和质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再次,致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有效推动小农户走向大市场。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以及建立“保底收益+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将生产托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融入产业发展体系,确保农户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第四,致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专业化的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技术装备先进,统防统治、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力强,有效克服部分农户缺乏科学使用农资、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先进技术的困难,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大力推进“新农人+生产托管”发展模式,在引进和培育“新农人”的同时,不断拓宽土地托管的广度及深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破解农民“不想种地”“种不好地”和“种不了地”等难题,实现农资成本和劳力投入“两个减少”、亩均产出和单品售价“两个增加”,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促进农民收入稳步提升、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更好地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