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太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吴锡容。虽然距今时过几十个春秋,每当与同行一起闲聊,谈及师表形象的话题时,吴老师的举手投足就萦回我的脑际。
吴老师肤色白皙,浓眉黑发。每当走到讲台旁,总会用他慈祥的目光看着同学。平时讲课他会据文体不同,就有不同的教法。篇章结构、人物性格、文学要素等精准分析、讲深讲透。比如教《孔乙己》的时候,吴老师会讲述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的人,性格如何的迂腐……讲述《阿Q正传》时,也会分析阿Q的“精神胜利法”,被人打了左脸又转右脸挨打,等等。每次吴老师讲课,台下的学生们安静得连根针落地的声音也能听见。
作文课,吴老师事先叫我们对事物静观密察,搜集素材,写提纲,写作时就会一挥而就。全班50人,每周一篇小作文,隔周一篇大作文,吴老师总是全批全改,头批、眉批、总批面面俱到,并做好评讲记录。工作量巨大他却不以为然,他曾对着红笔说:“你棒,起起落落,为我的‘高足’挥来彩霞满天!”每次作文发回来时,获得5分或5分减的作文,都在班里分享,还在《好文共赏》专栏里张贴。上世纪50年代,化县第一座钢筋水泥桥建成通车时,我们参观后,学校以“化州大桥参观记”为题,开展以级为单位的作文比赛。最后,比赛前三名的作品都出自我班同学。
还记得初一的第二学期,我患上流行性感冒,吴老师多次嘘寒问暖,并安排同学买药煲药。当问到生活情况时,囊中羞涩的我难以启齿,他料到八九,叫我病愈后写个临时补助的申请。吴老师对我的关爱,令我感激涕零。
吴老师平易近人,谐趣乐观。出生大都市的他,农活知之不多。勤工俭学开荒种地时,拉犁耙都是以人代牛的。我们不让吴老师拉耙,叫他驶“牛”,他汗流浃背地说:“我不知出了多少力为你们推耙呢!”我们都笑着说:“吴老师,哪有驶‘牛’人为‘牛’去出力的呢?”土地上一片欢笑声。
吴老师的生活很简朴。炒番薯叶、香芋片、煲水芥,是他们惯食的素食。有时遇到星期天我们没有回家,他也会邀请我们到他家中闲聊。他与我们谈学习,说理想,谈未来,要我们考高中、读大学。1958年中考,我的志愿表四个志愿都是填报师范及中专学校。吴老师把志愿表退还我,叫我重新填报,其中填一个高中。当我还是依旧填好上送时,吴老师竟然为我的志愿“三上三落”……
吴老师兢兢业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敬!吴老师爱生如子、随时随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表形象,是我学习的楷模!吴老师是我最难以忘怀的语文老师!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