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蔡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日前报道,我市近日在高州柏桥讲堂举办强村公司负责人培训班,把强村公司运营人员和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作为培训重点。参加培训人员表示,这是一场理顺发展思路、掌握发展本领的“及时雨”。
在波澜壮阔的“百千万工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发展富民兴村产业,通过组建强村公司走出组织化的农业市场化道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镇域经济扩容提质,为巩固农村产业发展根基、打造乡村振兴新支点探索了可行路径,对“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落地开花提供了宝贵启示。
办好强村公司必须把认识统一到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激活农村资源和经济实力、增强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上来。乡村产业要富民兴村,重点在于健全富民兴村动力机制,发展壮大一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且收益归村的镇村企业,即强村公司。强村公司利润分享的主要对象是村级集体和农民,农民借助村镇企业获得租金、务工收入和股金分红。通过组织机制创新,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建立强村公司激活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导入市场机制提升经营能力,为富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支撑。今年7月,《茂名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条措施》颁布,为村级经济和强村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作为入选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县级市,高州市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引导村民以入股、转包、出租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引导鼓励基础好、实力强、有管理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以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分批分类组建强村公司,提升村集体资源资产的市场化运营水平。目前,高州市已成立65家强村公司,其中44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全部成立强村公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机。去年12月,柏桥村成立了高州市首家强村公司,股权构成为村集体100%占股,经营研学游、职工疗养休养、民宿餐饮等10多种业务,不到一年时间营收已达90多万元。可见,办好强村公司,通过向改革要思路、向市场要效益,以创新激发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是将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的重要路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办好强村公司必须坚持务实为民理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本土资源禀赋特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做强乡村“土特产”产业,发力延伸优势产业链条,拓展多元化发展领域,增强乡村发展韧劲。柏桥强村公司实现“开业即起跑”,得益于以村庄作为一个整体的谋全局发展眼光。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强村公司推出了柏桥夜市、荔枝定制、柏桥文创等“金点子”项目,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元坝村的强村公司以盘活民宿为切入点,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同步延伸荔枝定制销售方式,退出“荔枝+生态设计”“荔枝+工艺”“荔枝+粤菜”等定制活动,持续打造下游产品,让经济效益辐射到农户。储良村强村公司从拥有丰富文旅资源实际出发,聚合各方力量,打造了储良碧道、杏花驿站、储良母树公园、3D彩绘古街等景点,吸引八方游人纷至沓来,甚至有的周末超过5000人涌入储良杏花村,“储良龙眼”“储粮研学”品牌不胫而走,为村民开辟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门路。由此可见,强村公司的发展各展所长,但都建立在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基础上,深入挖掘镇村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值增值,多途径发展以乡村文旅为主的乡村服务产业,打造新型产品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因此应当坚持改革创新,鼓励敢闯敢试,支持强村公司不断创新“土特产”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土特产”影响力,带动更多村民就近就业,推动共同富裕。
强村公司是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蓬勃大潮中问世的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悉心呵护,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养、资金扶助等多方面措施,为强村公司培植良好发展土壤,让强村公司在服务富民兴村中行稳致远,释放更多开拓兴业的创造力。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