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白墙黛瓦、整洁村道,一河分两岸,远看巍峨青山,近听小桥流水,漫步其中宛如走进一幅岭南山水画卷。近年来,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立足自身优势,谋篇布局,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稳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三大内容,抓优势、高标准、高效率地走出了自己的发展振兴之路,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山水相映成趣,民居错落有致的美丽双合村。
▲连片三华李果园与村居组成一幅和谐静美的乡村图景。
下好产业发展“本手棋”做实产业稳根本
环顾双合村四周,郁郁葱葱的李树如同斜立的“口袋”般包裹着双合村,把更多的财富“装”进村子里。因“李”而富,正是双合村的生动写照。
乡村兴,产业发展是根本。双合村是钱排三华李的重要产地,综合考虑了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双合村选择三华李作为主导产业,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产加销贯通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2023年双合村的三华李种植面积为9700亩,产值达2.7亿元。村内建有双合电商中心,累计开展培训58场,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辐射带动10000多人实现创业增收。为打造当地三华李品牌,双合村建成基于互联网数字农业的“两标一码一单”优质农产品品控溯源中心,保证品控;设立“信字号”旗舰店,赋能助推三华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入“信字号”溯源码系统的产品,平均售价每斤能提高3元左右。同时,依托三华李产业,融合文旅特色,2022年开始,以双合村为主场举办“530享李季·享山·享水·享好李”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居康养,形成“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钱排旅游印象,促进当地消费明显提升、业态进一步丰富。
立足资源,深耕三华李产业,打造现代化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做实”,双合村以三华李为切口挖掘到了自身发展的“活水源泉”,让乡民真实享受到了“百千万工程”的发展甜果。
▲村干部向记者介绍双合村的发展变化。
▲双合艺术果园游人如织。
下好农文旅融合“重点棋”拉高标杆争进位
日景碧水蓝天,夜景美轮美奂,春赏花夏品李,秋观叶冬看云海,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双合村就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车辆,热闹非凡。
热闹背后是双合村以“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项目,打造文旅结合产业联动发展的缩影。通过保留本土元素“真山水、原生态”的岭南乡村特色风貌,融入时代感,双合村打造了双合河畔文创街、高端山林民宿等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风貌带。“‘一村一景’才能长远发展。”双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冠章表示,根据“百千万工程”的要求,他们进一步增加完善童乐园、大学堂、百草园、南北沿溪行、亲水栈道、双合记忆文化传承馆、露营基地等相关配套项目,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拉高乡村振兴建设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入选了“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双合夜景多彩迷人。
下好乡村治理“妙手棋”法治德治改乡风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双合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美丽宜居宜业宜游乡村建设。
为确保景村共融、良性发展,双合村依托钱排镇组建“景村共融”精细化管理委员会,以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双合村划分片区实行全方位网格化管理。针对矛盾纠纷、乱摆乱卖、农房及风貌管控等内容开展常态化巡查,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感知及时、传导有力、管治有效。
“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李冠章表示,为提高村民参与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村内制定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积分细则》《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各制度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程度直接与自身利益相挂钩。村内还成立“德治规劝队”,负责宣传、监督、评价村民履行村规民约情况。2023年5月,双合村举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首次分红仪式,分红金额达113万元,推动乡村治理真正达到共创、共治、共赢、共享效果。
乘势而上,小乡村也能做出大文章。双合村稳扎稳打地走出了自我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实现景美民富产业兴的美丽蝶变,这也正是茂名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扫一扫 更精彩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宁钰燕 池榕 通讯员 杨舒琳 许鹏佳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