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侏晓
黄昏的时候,我们来到了这里。
海还是那片海,天蓝天蓝的海,涛声依旧的海。湾还是那个湾,是东西两头有山围着,围成一个睡着的“山”字中间少了一竖的形状,张开毫无遮掩的大嘴,大口大口地吞吐海水的湾。滩涂还是那方滩涂,长与宽,不多也不少,不移也不偏。
只是,今次与我一起探访这海这湾这滩涂的人完全不同了。上次来这里,是在三年多前,那是茂名作协组织的一次采风。
这方滩涂呢,有点变化了。三年多前,这里原是荒滩,草比人高,要寻着前人踏出的小路,高一脚低一脚的才能到达海滩。现在,一进入口就能闻到商业的味道,路开出了,此起彼落的临时棚架商家搭了起来,通了水,连了电,叫卖声与海浪比着谁大声点。
在滩涂的一方高地,我们摆开饮茶的家当,黄昏柔和的阳光正好入茶。等到点心伴着热茶下肚后,顿觉整个人休闲了下来,这方天、地与海的节奏慢了下来。看着海滩上弯腰低头寻宝觅石的人,觉得他们也分外有情调。来这里的人,想必大多数是冲着石头而来的。石头嘛,拾与不拾,都无关系,看着,踏着,拿着,玩着,就心满意足。若真有兴趣拾,你也贪心不了,说到底,这里的石头都是特别有分量的。每只石头都藏着这海这湾说不完的故事,分量沉着呢!况且,你能把整片大海都带回去吗?因此,无论大石抑或小石,对谁都不吝啬,男女老少一视同仁,甚至摆上各种姿态等你来宠幸。
还未过多久,只见太阳在西斜的路上慢慢下移,深秋的云想遮却遮不住,晚霞淡雅休闲地透过云,把天空染成了缓缓流淌的柔和的彩画。海面上,海鸟的只数也多了起来。它们是在唤亲归巢还是抓住黄昏的尾巴去觅食?我没问它们,它们也不向我点头示好。
海的不远处,先是看到航线上的灯陆续亮了,由近到远,像儿时用瓦片在湖塘水面掷送滑翔,一个连着一个,一路串着向大海深处伸延。湾内没有归帆的渔船,大小船只拐了个弯后,都停到离这里只有半里的隔壁的架海岸边去了。在湾的西头,耸立一块巍巍的望夫石,数点着大海中新世纪新时代欢快航行的渔歌,远古的守望早已成了传说。
很快地,又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个围着养殖渔箱的灯串闪了起来,在海中间自成一景。我不知道箱子养殖了什么,但我知道,绝对少不了大海里生蹦活跳的灵气,少不了鲜美的鱼虾蟹。
又过一会儿,滩涂上,这家店的灯亮了,那家店的灯也亮了,一盏两盏一盏连着一盏,一家两家一家连着一家。不一会儿,所有灯都亮了起来,灯火映进大海,在浪花上追逐闪烁,闪烁着滩涂以及滩涂以外幸福指数攀升的喜悦。
渐渐的,大海也褪起色来了,身影越来越淡。只见几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当地人,一张张地收起租借给海滩的胶椅,把高大的太阳伞一收,顺便把劳累了一天的海风也收了起来。然而,海滩的游人好像热情还是一点也不减,一个两个都在抓紧与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浪互动嬉戏,看不出有停止挑拣五彩石的半点打算。
此时,同行有人抛出一个画面,说在这湾内建一条栈道,或许更热闹。可围着饮茶的人谁也不接这个话题。我想,有些地方有些东西能保留一份原始不好吗?况且,这里不用任何装饰,就已经美得不能再美了。
好在黑夜终于降临了,看海彻底变成了听海,大家都很乐意留下这个话题,让这海这湾这滩涂给出自己的答案。就这样,我又完成了一次与茂名电白巴布几内湾的近距离接触之旅。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