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廉师同学聚会记

李廷赋

曾记当年志气扬,菊月深秋,负笈廉江。勤心苦练圣人篇,来自城乡,撒播城乡。历尽桑沧话语长,久别重逢,互诉衷肠。此情若问怎思量,饮水三年,热血难凉。——张华文《一剪梅》

廉江师范八一(3)班同学在2024年七夕聚会,让我们瞬间穿越到遥远的四十年前秋天。正如词中说的那样,当时我们同学从廉江、化州两地汇聚在这西街岭下,“三年苦练圣人篇”,毕业分散到两个县市的学校,“撒播城乡”。

当年的形势跟现在很不相同,1981年我们初中毕业只能报考四间学校,即湛江一中、廉江师范、县重点中学和镇的普通中学。廉江师范录取分数低于湛江一中、高于县重点中学,且只取应届生,对阶级成分、年龄有严格限制。部分学生考入师范但不能入读,两三年后考进大学院校甚至国家重点大学,成为那个时代的常态。那个时代“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人们奉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信“天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奋斗是成功的通道,别无他途。我们努力着快乐着,也成为时代的见证人。

当时廉江师范还在建设中,我们在上课之余,白天用锄头、畚箕、铁铲在山腰挖泥建楼,晚上提着哨棒巡查还没有建围墙的校园,冬天用冻水冲凉造就许多“冲凉房歌手”……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林荫小道有我们学习的身影,青春之歌在校园飞扬。我们还围坐在教室门前,共享电视剧《霍元甲》;我们为中国女排勇夺世锦赛冠军而欢呼、敲打铁桶助兴;我们在宿舍横车立马走象棋,老师来巡查要制止,结果却也加入对垒的行列……我们班参加年级篮球、足球比赛都获得冠军,同学们以水当酒欢呼雀跃。

我们在廉江师范求学三年,结果以中专为第一学历、以基础教育为第一职业进入社会,生命齿轮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此后母校稳步发展,先后更名为湛江幼儿师范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廉江校区),我们为母校感到骄傲。它的发展回响着时代的脚步声,也都留有我们的脚印与汗水。现在的校园里,教学楼庄重耸立,实验室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书丰富,运动场活力四射,音乐厅艺术氛围浓厚,宿舍楼温馨舒适……这让身为前辈的我们,对学弟学妹们充满了羡慕与祝福。

我们也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平凡走向卓越。眼前的同学早已进入不同的领域,有高级、中级知识分子,有处级、科级干部,也有的闯荡商界心系慈善公益事业。多数同学坚守三尺讲台,桃李遍天下笑靥如花。四十年过去,我们或者进入职业生涯的末期,或者在家含饴弄孙,但都还有底气回到母校见老师,汇报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不负母校与恩师的期望,我们无怨无悔。四十年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人生也照亮社会,更照亮这场意义非凡的聚会。

想起牛郎织女每年七夕都在鹊桥相会,而我们四十年才等到这个时刻,人世沧桑可见。也有两个同学可以朝夕相伴同床共寝,但那据说是需要千年才能修成的正果,不禁嘘唏不已。

我们廉江师范八一(3)班45位同学之中,本次聚会来35位,除去7位请事假、3位永远缺课,能来的同学都来了。我们在2024年共同约定:若干年后再相聚,一个都不能少。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