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兰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听雨的话,最好是在夜晚。雨若是赶在晚上下,那就再好不过了,所谓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雨芭蕉,才最有味道。那味道,有些许的寂寥。即使没有牵肠挂肚之事,也会使人无端地生出一些离别愁绪来。雨打芭蕉,声声入梦。那清脆的滴答声,宛如岁月的跫音,敲打着心灵的深处,勾起人们无尽的情思。
清代郑燮的《咏芭蕉》中的“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诗人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这诗也让人读出了浓浓的思念与离愁。想起古人的诗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禁慨叹光阴催人老,转眼又半生。夜雨静听芭蕉声,谁的心底不曾泛起一丝涟漪?那是对往昔的追忆,对故人的思念。或许是曾经与心爱之人在芭蕉叶下的窃窃私语,或许是独自面对风雨时的那份彷徨与坚定。
多情的芭蕉雨,总是伴随着淡淡的哀愁。它不像暴雨那般激烈,也不像细雨那般轻柔,而是恰到好处地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听着那雨滴敲打芭蕉的声音,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和寂寞。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忙碌于功名利禄,却忽略了内心。而这多情的雨,却能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雨中的芭蕉,宛如一位婉约的女子,静静地站在庭院之中,身姿婀娜,却又带着几分忧伤。她的美丽在雨中绽放,却无人能真正读懂她的心事。
然而,多情最是芭蕉雨,也并非只有哀愁。它也能带来希望和新生。雨后的芭蕉,叶片更加翠绿,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如同希望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多情的芭蕉雨,能带我别样的快乐。我总觉得在炎炎夏日,蝉声能使温度升高,让人心浮气躁,而芭蕉,早晚生新凉。雨来,更添一成。蕉叶全展时,叶大如席,风一吹,叶片上下翻卷,我就坐在芭蕉树下,当回花间闲散人。有时不注意,那叶子便会结结实实地糊我一脸。芭蕉半展或未展时,被文人墨客解释成另一番意味: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我年少求学时,教室旁边有一大畦芭蕉林,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手一伸就可抚摸到靠窗边那绿绿的芭蕉叶,放眼望去,满眼皆绿,感觉袖底生凉,凉幽幽的。如果遇上下雨,雨打芭蕉,滴滴嗒嗒的雨声,像一首动听的音乐,甚是让人陶醉。听着那雨声,老师讲的课似乎也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了。
多情的芭蕉雨,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让文人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煜的“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这秋风秋雨交织的夜晚,那帘外几簇芭蕉,映衬着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夜是如此漫长,让人如何消遣度过。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我感受到诗人细腻而复杂的思绪。杜牧的“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饱含着他深深的乡愁与眷恋。当我读着这些蕴含着深情的诗句,仿佛穿越时空,自己也不知不觉间成了那沉浸在诗意世界里的诗中人。
此时又是雨夜,我被这雨声引领着,思绪游离在一种寂静里。然后是,沦陷。沦陷在一种盛大的寂静中,顿觉自己渺小如微尘。甚至有时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