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奏响“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最强音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评10.jpg

吴松

茂名市被授予“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氧吧城市50强”“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称号,可谓魅力四射,熠熠生辉。这是茂名市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作为粤西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茂名市肩负着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生态文明支撑的重要使命。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茂名市结合资源禀赋和生态资源优势,出台了《茂名市深入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定位,明晰思路,落实举措,凸显优势,彰显特色。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省唯一一间涉农涉林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助力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打造“绿美茂名”新动能,奏响“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最强音。

一、产业支撑,彰显特色。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踔厉奋发,砥砺前行,高位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但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而且促进了生态产品文化内涵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也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好心茂名”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亮点纷呈。“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活力四射,尤其是围绕“五棵树”特色优势产业而发展的林下经济,硕果累累,成绩亮眼,可圈可点。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百亿元产业和三华李50亿元产业发展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全市申报建设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5个、化州市化橘红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电白区沉香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5家;全力打造“森林+”旅游新业态新品牌新模式,健康、体育、教育、文化、露营等森林旅游新业态稳步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线路、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茂名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茂名市国有大雾岭林场森林康养基地、沉香森林康养基地、橘红森林康养基地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有条不紊地推进;挖掘和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打造森林生态产品,推动生态产品文化内涵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塑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广东茂名森林公园、高州市笔架山森林公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等特色品牌耀眼崛起,彰显了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的高度融合,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茂名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不仅为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奠定厚实基础,而且为“百千万工程”赋予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也为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迈向“建设现代农林渔特色鲜明,食品、经贸、人工智能等学科均衡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目标创造了必要条件,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党建引领,凸显优势。如何按照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高位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作为涉农涉林高职院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一道永恒的课题,也是一道必答题。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响应,顺势而为,谋定而动,站位高,思路清,路径明,措施实,突出党建引领,突出“农林”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有规划、有主题、有故事、有科研”,这是学院新一届党委提出的绿美校园“四有”工作思路。自2022年学院被授予“广东省绿色学校”以来,学院党委更加注重“绿色”二字,凸显绿色理念,彰显“绿”的底色。《学院木兰校园绿化规划方案》在今年学院第一届教代会、职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顺利通过,校园整体规划为9个园区,广泛种植木兰品种,打造以木兰为主题的绿美景观校园,不但昭示了学院党委打造农林特色绿美校园标杆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全校师生对绿美校园建设充满憧憬和期待。今年2月25日,学院“教育林”植树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茂名市委教育工委、茂名市教育局全体领导班子和部分中层干部参加学院“教育林”植树活动,为学院绿美校园摇旗呐喊,助威鼓劲,在学院大门口两侧种植24株木兰树和24株和顺树,使学院门口绿化美化与茂化快线的市政景观连成一片,花草树木,园林景观,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成为绿美校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对学院中心广场和行政培训楼周边区域进行升级改造,种植木兰树近200棵,绿树成荫,绿影婆娑,鸟语花香,推窗见绿,花香满袖。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教科研基地,设立木兰研究中心,推进“五棵树”科技小苑建设,使绿美校园建设更具特色、更显优势、更富魅力,为打造农林特色绿美校园标杆奠定了厚实基础。

三、结对养护,创意护绿。学院根据“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茂名市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开展青年林、红领巾林结对养护,组织园林工程系“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茂南区羊角镇山和村开展青年林、红领巾林结对养护示范性活动,发动广大青少年在乡村绿化抚育管护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主动担负爱绿护绿责任,巩固提升茂南区43片青年林和红领巾林建设成果。园林专业大学生向山和小学少先队员普及绿化管护知识,使学生明白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管护的道理;开展制作树叶标本、书签、心愿卡等植物创意,让青少年感受艺术创作乐趣,增强保护生态环境观念,提高爱绿护绿意识;开展青年林和红领巾林抚育管护实践活动,在山和村党建文化公园,青少年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一起浇水、除草、施肥、搭支架扶苗、树苗补植,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绿化抚育管护贡献力量。学院师生运用林业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参与开展电白红树林营造和生态修复。学院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护绿活动,为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增辉添彩。

四、保护古树,留住乡愁。为配合茂名市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学院组织开展古树资源调研养护活动。生物技术系“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羊角镇禄段古荔园、根子镇柏桥贡园等地开展古木旅游资源调研,完成了《茂名市荔枝古木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并就荔枝古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挑战深入探究,引导社会关注荔枝古木资源的生态保护;组建师生团队深入化州市平定镇、信宜市白石镇,开展平定镇积田村大岭百年化橘红古树群实地调查,采集白石镇细寨村李树、桃树等主要作物病虫害样品。针对当地化橘红古树、李树、桃树存在病虫危害严重、古树生长面临环境胁迫等问题,聚焦病虫害防治和管护,结合产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课题调研;园林工程系“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电白区沙琅镇尚塘村和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开展古树养护活动,实地调查古树的生长状况、树龄、胸径、冠幅、保护现状等,评估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实行地形测量,制定古树养护计划和景观改造方案,提升公园整体观赏效果和游客体验。学院古树名木保护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为茂名市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为《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提供了合理数据。

五、科技赋能,助力绿美。开展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是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中的一大举措。为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茂名市实施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提升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五边”绿化美化品质,深入开展“四旁”植绿活动。学院以“新四小园”项目为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乡村景观设计和人居环境改造。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对茂南区公馆镇十万七村现有景观资源条件、文化风俗特色、景观设计瓶颈开展深入调研,针对“村内景观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宅基地庭院景观建设滞后、房前屋后小型绿地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提出改造规划设计;学院专家团队参与茂南区公馆镇书房岭森林社区设计方案论证,为优化绿美茂名规划布局提供智力支持;经济管理系“努力做就队”突击队深入高州市根子镇公垌村委会,结合村容村貌和文化历史,创新构思,开展文化墙绘设计和绘制,一幅幅充满地方特色和农耕文化墙绘呈现在村民面前,不仅美化人居环境,而且提升了农村风貌,也提供了展示农耕文化的窗口和平台。组建18支镇村绿化指导团队,深入化州广袤的乡村,围绕“乡村美”这个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张图”的要求,开展乡村绿化美化的摸底排查和技术指导,结合镇情村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23个镇(街)340个村委会绘制“乡村绿化示意图”。学院专家团队积极参与茂南区“讲绿行动”,深入茂南区镇盛镇、河西街道开展宣讲“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活动。学院县镇村绿化农林技术指导专家团队与电白区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电白区乡村绿化专题培训班和电白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班,讲授乡土树种选择、绿化种植、植物管护、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美专题课程,提升乡村绿化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院科研团队主持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桉树林地面源污染防治与土壤肥力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黄皮种植技术规程》《丘陵山地龙眼轻简栽培技术规程》《沉香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化橘红病虫害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规程》《化橘红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化橘红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标准制订任务,从实用、高效、安全的技术要求,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深入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研力量。

(作者系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