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施教心得

【论文】史料实证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针对性培养

茂名市第十一中学 梁成英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的落实实施,要求历史教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等。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新课标”育人需求为基准,借助多样化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此教会学生如何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历史真相。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教学

前言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类型,学会从不同的路径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解读能力,能够尝试应用所收集史料阐述历史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等。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摒弃以往固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展开学习,不断提升其对史料的搜索与解读能力,懂得去伪存真,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进而促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序发展。

一、问题引导,培养学生以史为据的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以史为据的思维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史料实证,提升学生分析与思考能力,使其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如,“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一场不平等的战争?鸦片战争的爆发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有哪些?”等,借助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战争的过程、背景、结果、意义等方面去分析和解释历史。之后,教师出示有关“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林则徐奏折》《虎门销烟图》《南京条约》《英国议会关于鸦片战争的辩论》等,让学生利用阅读、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获取和整理历史信息,提出与验证历史假设,构建历史论证,形成独到的历史观点,以此增进学生以史为据的思维意识。

二、任务驱动,训练学生史料应用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应善于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引发学生的思辨意识,点燃其历史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史料应用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合理的阐述、分析与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参与历史对话与辩论等。例如,在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相应历史情境,展示上海闸北公园宋教仁墓的真实摄影图片,结合情境为学生设置具体探究任务。如,“宋教仁在北洋政府时期的身份?被刺杀的原因?刺杀的主谋及目的?”等,借助任务促使学生深入研究真实史料,深刻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该种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利用讨论、自行搜索、印证的方式,验证历史真伪。通过多元化的历史资料与资源的介入,让真实的历史逐渐呈现到学生眼前,使其真正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促使学生史料实证应用能力的提升,点燃其对历史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强化其历史事件记忆。

三、自主探究,锻炼学生史料搜集能力

自主探究,锻炼学生史料搜集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在面对一个具有探究性和创新性的历史任务时,不依赖教师的指导,而是自己去寻找、选择、整理和利用各种史料,来解决历史问题,展示历史成果,反思历史过程。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相关知识内容时,由于该部分内容多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极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为学生设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搜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史料,收集方式不限,并通过自己收集的史实资料,验证自身该段历史的了解是否真实。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历史资料,分享史料的来源,引导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不断提升学生能独立完成史料采集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引领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俨然已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善于将“史料实证素养”融入自身教学之中,不断提升学生史料获取、分析、判断及应用等关键能力,从而夯实学生历史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甘淑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方式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1): 29-32.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