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南海之滨的古老山岭

晏镜岭




光绪《高州府志》关于晏镜山的记载。


晏镜山(道光《重修电白县志卷一)》


晏镜岭灯塔。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南海之滨崛起了一座山岭,它犹如一头巨兽跃入浩瀚的大海。这座山岭,名为晏镜岭,古称晏镜山,坐落在电白区南海街道辖区内。它既是一处自然风光,又是历史文化瑰宝,典籍中不乏对晏镜岭的记载,这些记载犹如历史的见证者,向人们述说晏镜岭古老而神秘的往昔。

自古是重要的天然屏障

翻开历史的长卷,光绪《高州府志》电白县山岭部分明确记载:“晏镜山在县西南九十里,屹立海旁,高八十余丈,与汾洲放鸡屹为三峰,邑南大海空阔,赖以藩镇。”这段文字描绘了晏镜岭的雄伟身姿,还揭示了它作为天然屏障的重要作用。书中还提到了晏镜甘泉井:“山足坦平处,有井深尺许,涌出清泉,濒海水皆咸,此泉独清。”甘泉井成为晏镜岭独特的一景。此外,该书提及“案瞿昌文粤行日记所云高州泉清山即此”,意指瞿昌文在他的粤行日记里提到的“高州泉清山”便是晏镜岭。

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对晏镜岭的记载与光绪《高州府志》的大体一致,印证了晏镜岭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道光《电白县志》也提到了晏镜甘泉井:“晏镜甘泉井在南海堡晏镜岭麓,清泉一泓,濒海皆咸,此泉独甘,潮水冲上其味澄清不混。”这段描述强调了晏镜甘泉的独特之处。

当代的典籍也有相关记载。《茂名市志》(1990年)记载:“晏镜岭甘泉位于电白县南海镇晏镜岭脚下,周围水咸,唯此泉甘洌。潮涨时,海水漫过泉眼;退潮时,冒出的水仍甘淡澄澈。”

《电白县志》(2000年)则对晏镜岭的地理位置、海拔和自然景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晏镜岭位于南海镇西南4公里,海拔169米。山西麓有淡泉,潮涨时泉被淹没,潮退后泉水仍淡甜。”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茂名》在介绍童子湾的篇章里提到:“站在晏镜岭上俯视,东面是虎头山海滩,可观日出,西面是童子湾,可观日落和千舟停泊;东南面临南海,海水深蓝晶莹,西北有绵延数十里的木麻黄林带环抱,有如绿色长城。”“因为有晏镜岭的庇护,童子湾风平浪静。”

如今成为旅游打卡点

近日,记者从茂名市区出发经236乡道前往观赏晏镜岭。天色阴沉,临近目的地可以看到,晏镜岭在薄雾中显露出高大的石峰,颇具古朴而神秘的韵味。

来到晏镜岭脚下,穿过由木麻黄构筑的“绿色长城”防风林带,记者踏上了海滩栈道。海滩栈道旁,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礁石,听见海浪拍打着岸边礁石的悦耳声音。抬头仰望,晏镜岭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山脊连绵起伏,裸露的黄色岩石在岭顶清晰可见,看上去坚硬如钢。晏镜岭屹立于此,直面大海风浪,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当地居民的安宁与希望。

记者沿着栈道探寻关于晏镜岭甘泉的踪迹,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其具体位置,向当地居民打听也未能获得有效信息。似乎晏镜岭甘泉井的秘密已被时光掩埋,成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谜。

海滩栈道尽头连接上山的栈道,游客可拾级而上,视野逐渐开阔,至栈道最高点,眼前豁然开朗,大海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岭上风光秀美,蜿蜒的山脊清晰可见,山脊靠近大海的位置矗立着白色的灯塔。透过航拍无人机镜头可以看到,晏镜岭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西南端伸入大海。晏镜岭的东西两侧海滩风格迥异,东侧海滩以礁石风光为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西侧海湾则宁静壮美,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拍摄海湾风情主题的理想取景地。

现在,晏镜岭已经成为一个知名的旅游打卡点。游客们可在此领略旖旎的自然风光,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这里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地方,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和文学爱好者前来寻找灵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

晏镜岭是自然与历史的完美结合,它的故事将继续被世人传颂。

策划:吴小英 周华君

统筹:陈珍珍 周振锋

采写/图片:林夏

通讯员 玮玮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