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君
清明时节,老家后山望牛岭荔花绽放。
羊角矿山湖岩体峥嵘,水鸟啁啾,这里成了网红地。
祖父的坟墓离老家不远,只隔着荔枝林与山涧。近年参与当地镇志编撰,在整理村史中,与古老的廖氏宗族、英勇的祖父对话。
老家村庄三百四十年了,属于清代村落,全部姓廖,属于广东廖宗福的后裔。宋元时期廖氏祖宗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武威堂(今龙岩市)迁入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明朝弘治年间,廖道富迁入肇庆府阳春八甲。廖道富第五代诞生廖宗福等九个儿子,廖宗福为现电白区观珠镇和平廖氏、茂南区羊角廖氏、林头镇廖氏等的共同始祖。廖宗福葬于清湖村“翠子落潭”,目前广东广西廖宗福后裔约四万人,廖氏大宗祠坐落电白观珠。他们都说客家话,唯一我老家廖氏讲粤西白话。究其原因,三百多年前我祖辈在这一带同化了。不无感慨,我的祖母是韶关曲江客家人,我的妻子是梅州梅县客家人,原来自己也是客家人的族群。
慎终追远,热爱家国,人到中年这种情怀更浓烈。
祖父属于廖宗福后裔第十三代,一个当年响亮名字“高佬四”,因为他身材高大,最少一米九,在羊角圩市中是最突出。他的身后潜藏许多光环与忠勇故事。
小时候,在粤西式四合小院,父亲经常对我说,祖父非常爱干净,多年军旅生涯形成自律、整洁的习惯,老家院子总一尘不染。解放后他返老家低调生活,以乡村货郎、制作软糖为生。经常着长衫长裤,腰板挺直。年轻时他外出鳌头拜师学武艺,练就一身功夫。他孔武有力,浓眉粗额,仗义疏财,晚年在羊角威慑许多地痞流氓。
又是清明祭祀时。父亲今年因腿脚不方便,由我领头。
春暖花开,粤西南已初夏天气。穿越绵密的丛林而来,只见熟悉的坟茔在萋萋荒草之中。我充满愧疚,多种原因一直未能为祖父修葺坟墓,就连一块墓碑也没有。顷刻我的眼泪来了,深深缅怀我的祖父。
越过荒野的山岗,穿过世俗的丛林,仿佛看见祖父,他出现在我梦境,出现在我的散文与诗歌。“打铁女人和叮当的夜/矿山湖边的村庄已经苏醒/迫不及待,我放下书卷/去邂逅昔日孔武有力的祖父/青山在后,绿水在前”。
我们生命交集只有短短十个月,但这足矣,祖父的力量影响我一生。小时候我一个人跟着父亲来扫墓,形单影只,想不到黄土堆下掩埋着英雄。父母多次对我说,祖父对我非常疼爱。在粮食紧张年代,他吃白米饭,总挤小半碗给幼年的我。有一次可能我太饿了,狼吞虎咽,祖父心痛地叫我吃慢一点,我居然头一昂,瞪着祖父。祖父笑哈哈对父亲说:“我这个孙子,好有性格。”
在羊角镇史调研中,终于理清祖父的情况,不能埋藏的英勇。廖冠球,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1902年12月22日)出生,曾服役民国粤军,中尉,1940年5月参加粤北战役,个人搏杀三名日本兵。1941年受伤休养在广州荣军医院,认识来自韶关客家人谢氏,结为夫妇,后安置在广州河南东亚烟厂保安团。生育儿子廖庆衍、女儿廖少媚。据父亲回忆,当年在广州珠江畔生活,家中有保姆佣人,舅父家还有一条火船。他们经常吃及弟粥与西洋菜。1949年冬天祖母谢氏去世,我的姑姑廖少媚送养香港。祖父带领我父亲返回广东电白。在家乡羊角隐姓埋名,务农为生。1950年12月,电白县第四区(羊角)政府表彰廖冠球英勇抗日事迹,当地政府奖励50万元人民币(旧币,一万元值一元),并颁发光荣状。1973年7月23日大暑(农历六月二十四)祖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茂名望牛岭。
祖父离世时我家境极度贫困,幸好羊角镇政府捐助,才能收殓。当时天气酷热,祖父入葬匆匆,据说身体高大,要弯曲双腿才能入棺。在盛夏的黄昏,残阳如血。祖父并不落寞,众多廖氏宗亲者来了,为“高佬四”送行。我还在伯母的背上,茫然地看着许多人抬着“睡着”的祖父向山野远去。
祖父远去半世纪了,他的身体融入家乡山水草木,他是廖氏家族的英雄。也是当地知名人物,曾收录入镇志大事记。他的英勇忠义、爱国爱家的情怀,是我们一种精神传承。
我隔代传承祖父的性格与基因,要为英勇的祖父铸立墓碑——
廖冠球,字志昂,号伯平,茂名羊角人。抗日粤军中尉,忠勇一生。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