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头港航拍图。
日落的灯塔。
远眺莲头古港。
古港风光旖旎,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中的莲头港。
翻阅典籍,窥见历史。《读史方舆纪要》卷104电白县记载:“莲头港在县(今电城镇)南四十里。源出县西北十五里之奇璧山西,名沙尾港,南流经莲头山,二水流合焉。因名莲头港”。
莲头自然风景得天独厚,海、山、滩风景优美。莲头古港作为茂名海丝遗迹之一,古今交融相辉映,仍焕发着勃勃生机。曾经繁荣的港口,如今带旺一方经济,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采风,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旅游景点。
元明时莲头港已空前繁荣
据电白县志记载,唐宋时期,粤西海上航运、海上贸易发达。从海外贸易换来象齿、犀角、翡翠、珠玑、玳瑁、香料等。北宋以后,电白沿海海盐制造业、海上渔业发展迅猛,成为中国海盐的最大产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渔港之一。捕捞、加工的鱼干远销各地,海盐和鱼产品贸易发达。
宋元时期,博贺沿海及附近成为中国主要造船地区,尤其是明清时期电白沿海制作的“高州船”与“广东(广州)船”“潮州船”被称为岭南古代三大船。博贺电城等地的先人们制作先进的高州船,船舶远航东南亚、南亚和日本。元明时博贺莲头港已空前繁荣发达。当时莲头作为省的通商港口,很是繁荣。明代,“沿海要区,全粤门户”的电白海域设有“番船澳”,作为外国商船聚集停留区域。
莲头港系电白海上咽喉。清朝,电白沿海地区有大小港口11座,有莲头、博贺等8座炮台。清康熙二十四年开海贸易后,为了严格管理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东设立粤海关。从此,粤海关代替了历朝的市舶司,成为中国近代正式海关的滥觞。粤海关负责管理整个广东沿海的对外贸易,下辖省城大关及澳门、惠州、潮州、高州、琼州、雷州七大总口。高州总口设在博贺。从正德至嘉靖几十年间,电白博贺港的“市舶贸易”很为繁盛。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收录了《莲头寨港图说》一文:电白县莲头港近设有铳台三座,战船一十七只,官兵分防信海,东接双鱼,西界限门二百余里,左哨则山后港为信,右哨则以赤水港为信,各分领兵船五只,而把总官则领兵船七只,扎守莲头三港之中。
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卓有成效。其中博贺古港、莲头古港、水东古港等作为重要的海丝遗迹,印证了茂名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联系。
古港风采吸引游客纷沓而来
站在莲头岭半山腰,举目远眺莲头古港,蓝天白云、椰林海滩、架海灯塔、归航渔船,一幅绝美的古港画卷尽收眼底。
电城镇莲头村位于电城镇偏南方约16公里,毗邻博贺港。境内有莲头岭、莲头湾等自然景观。其中,莲头岭在过去被称为“莲岭屏”,是电白旧八景之一。莲头岭高251米,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三面临海,山有二峰,并峙于大海滨,似一枝并蒂莲,是电城屏障。莲头湾内沙滩柔软洁净,海水清澈,海边礁石千姿百态,是休闲度假的旅游宝地。
据莲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硕鹏介绍,莲头村下辖16条自然村,设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22人。主要产业有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和鱼、虾、蚝、贝类等养殖;农业以水稻、花生为主;地理位置为三面环海,海岸线12公里,适合旅游、休闲娱乐。这里还有“明烽火台”遗址、架海灯塔、巴布几内湾、架海沙滩等景点,长期以来,特别是节假日吸引了各地大量自驾游、钓友、摄影家等游客到莲头观光采风。2022年12月,莲头古港遗址被认定为茂名市电白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莲头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我们目前正在规划打造莲头古港旅游产业圈,努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吴书记表示,2024年莲头村以“茂名滨海旅游乡村示范带村”为总体要求,全力配合滨海新区部署,按照“产-港-城-村-游”布局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时代新农村,以滨海特色旅游为发展思路,以莲头古港遗址和滨海特色旅游为抓手,开展特色旅游项目,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
策划:吴小英 周华君
统筹:林夏 周振锋
文字:陈珍珍
图:陈珍珍、莲头村委会提供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