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我有一辆自行车

■沉 酲

我现在已是八旬高龄的人了,迄今为止没有汽车,没有摩托车,没有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我这辈子唯一只是拥有一辆自行车而已。

这辆自行车一直承载着我的梦想和希望,陪伴我已经走过了五十多个春夏秋冬。有了它,让我更加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体验到人生路上的况味。比如,春天的芬芳、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金黄、冬天的寒冷,以及路上的崎岖、不平、弯曲或平坦。

这辆自行车像个忠诚的伙伴一样,对我始终不离不弃。在它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乡村的宁静,领略到城市的喧嚣,享受到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艰难、险阻或坦途……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它都陪伴在我的身旁,为我分担重担,减轻负担,排忧解难,与我一同奋力行进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968年,我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粤东南驻军某部的基层连队工作。驻地在一处远离城镇的偏僻农村,交通不便。连队距离上级机关、宿舍区、商店、车站等大约都有10多里的路程,平时的开会、学习、上下班、购物和接送人员等,都是靠我的双脚去一步一步地往返丈量,感觉有点远,有点累。当时,连队也没有自行车可供借用。于是,我萌发了给自己购买一辆自行车的念头。这很正常,就像肚子饿了想找点东西吃一样,路程远了就想找个代步工具。

那时,自行车属于贵重而稀缺的物品,凭票购买,需要提前登记,排队等候领票。这一等我就等了三年,于1971年领到了一张票。花了4个月的工资,我购回了一辆飞鸽牌加重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漆黑铮亮,牢固实用。比如,车架结实耐用,车轮宽大平稳,刹车灵敏可靠,车座软硬适中,铃声清脆响亮等。它的整体结构稳固而牢靠,可以满足在各种条件和路况下骑行。

我与它朝夕相处,甚至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境地。我骑着它上下班,参加会议、学习,听报告,做好事,行善举,锻炼身体,观赏风景,看医生,购买日用品和接送人员等。成家后,我依靠它为家人东奔西忙,日夜操劳。比如,接送妻子上下班和孩子上学放学,购买米、面、鱼、肉、蔬菜、水果和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用品,等等。

1986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某省会城市工作。在办理托运时,我用粗木条为这辆自行车精心地制作了一个坚固的框架,将它包裹得严严实实,并赶到140里之外的火车站,反复叮咛那里的工作人员务必帮我将它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

来到省城之后,我除了要它为我承担在部队时的那些任务之外,还要它陪伴我到新的工作单位附近的大街小巷去穿行,去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习俗、风景等,去感受城市的喧嚣和风采。

它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既便捷又环保,非常适合我。同时,它也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种爱好和情感寄托。它给我带来了便利、舒适、健康和快乐,还让我学会了勇敢和坚毅。

我对这辆自行车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缘于我对它有着诗意一样的感觉:“你风里来,雨里去/一路烟尘,却朝着梦想狂奔/即使飞溅的泥土/也遮掩不住你青春的飞扬/那些耀眼闪光,一圈一圈/在路上忽高忽低”“那些崎岖不平的路上/你托过理想,像把家扛在肩上的蜗牛那样/艰难向前/你托过生活,像货车一样奔忙/披着星星,戴着月亮/你奋力行进在路上/道路总多弯曲/你的方向,只有一个/向前,向前,向前,向着希望”。

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几十年来对它进行精心的呵护、认真的保养,并不断地更新零部件,使它看上去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它毕竟是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身上已有了不少的伤痕。不过,它还能保持站立的姿势,还可以继续前行。尽管我和它如今看上去都十分苍老,世人也不屑一顾,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它共同努力,一起去追寻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