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人类与GPT-4合作撰写的书《GPT时代人类再腾飞》也已出版,AI大爆发带来各领域的效率革命。面对进化速度让人瞠目结舌的人工智能,我们该做些什么?人类的远景又会怎样?
全球首部由ChatGPT与人类合著的书来了
《GPT时代人类再腾飞》是全球首部由人类与GPT-4合作撰写的书,全书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里德·霍夫曼与“合作者”GPT-4的对话,涵盖的领域既有GPT给出的书稿提纲,也有帮助里德·霍夫曼准备播客对话的问题列表,还有GPT根据里德·霍夫曼的提示写出的剧本……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充分了解ChatGPT带来的改变及其在目前阶段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两者的交互对话中描绘了大量引人入胜、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可能性,将带我们踏上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
里德·霍夫曼说:“技术从来不是中性的。我们会为自己创造的工具和系统赋予特定的价值和目的,并期望它们产生特定的效果。在我看来,技术人文主义的一个核心原则是力求实现普遍惠及人类的成果。当然,这意味着我们要密切关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
ChatGPT的出现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谁能率先接入机器能力,谁就将赢得未来。那么,我们要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好AI带来的巨大变革性影响力?这本书给出了回答,探讨了AI,尤其是像ChatG⁃PT、GPT-4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如何在教育、商业、创造力、社交媒体、新闻、劳动方式等方面提升人类的能力与强化人类的特质。
可以说,AI是我们应对挑战、提升生活的重要途径。AI技术的进步可以被视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Chat⁃GPT可以帮助人类获得更大的利益和福祉。
面对迅速进化的AI,我们要准备什么能力?
“脑机接口之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认为,“对于数字计算机终将取代人脑,我不敢苟同。”在《脑机革命》一书中,他如此阐述:人类大脑的精密运作可以被简化成一种算法,并通过数字逻辑再现,这种观点充其量是一个后现代神话或者都市传说。大脑的复杂性可以由简单连接大量电子元件重构的观点不仅与现实相去甚远,而且在深入研究后我们会发现,它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杰夫·霍金斯也对此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智能机器并不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不会失去对机器智能的控制,任何事情都不会像智能爆炸的支持者担心的那样迅速发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处理,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梳理风险和回报,并决定前进的方式。”
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指出,与以往的发明不同,这次我们不是制造出新的工具,而是创造出人类的“伙伴”,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将被重塑。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是教育行业从业者,他很乐观,认为AI技术浪潮必将有力推动高等教育重塑,而高等教育重塑也会更好地推动AI技术良性发展。相信教育重塑和技术浪潮能够推动人类积极面对各种复杂和不确定的风险挑战,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陈楸帆说,ChatGPT会在可见的未来改变很多领域,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创业的工具、写作的工具、设计的工具等。与此同时,它也会促使我们思考,原创性的边界在哪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哪里,这一切都尚待被厘清和讨论。“我对能够生活在与ChatGPT相伴的时代感到幸运。”
前海再保科技董事长檀林指出,也许未来,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有场景中都将需要一个AI助手,如Copilot(智能副驾),就像我们今天很难离开智能手机一样。
的确,AI进化速度如此迅速,未来一定还会涌现出各种各样让人震撼的AI。无论如何,人类面对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事物,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AI专业的研究生小蔡认为,Chat⁃GPT的横空出世,不是从1到2的叠加而是从0到1的创造,必定会带来很大的业态改变。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令人兴奋的。但说到底它还是个工具,对人类是好还是坏,关键要看人类如何使用它。
回归到我们自身,可以趁机检视自己是否具备这样几种能力:1.学习能力,时刻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学新东西的能力;2.保持创意和想象力、文理兼通,未来不仅需要人懂技术,也要懂人文;3.强大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机器,都是需要合作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AI时代,你准备好了吗?(孙珺)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