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采摘黄栀子。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摄
被誉为化州又一张名片的化州宝圩黄栀子喜获丰收。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种植户人均收入也水涨船高。现用黄栀子制的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的热情高涨。
据了解,黄栀子既是一种中药,又是一种天然色素原材料,在医药和食品调料领域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食品调料市场和中药市场回暖,对黄栀子的需求大幅攀升。化州市宝圩镇多年来有种植黄栀子的历史,栀农数量多,种植面积广。为了更好地发展黄栀子的种植,一齐走好勤劳致富之路,2012年成立了化州市长誉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栀农以化州宝圩为中心,还包括播扬、那务、高州石板、南塘和广西清湾等地的群众,高峰时共有栀农500多户。他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边沙质土岭含硒元素的土壤地质,广泛种植黄栀子,这些土质种植的黄栀子,黄色素含量全国最高,能卖好价钱。
去年底多个镇的栀子喜获大丰收。果子品质高,杂果劣果少,加之去年全国调料市场需求异军突起,泡菜、预制菜染色需求旺盛,中药市场需求同样猛增,黄栀子价格翻倍。每公斤最低收购价格达8元,栀农的收入和产量都比往年翻了一番。栀农梁仲瑞仅种了18棵黄栀子,收入3260元。农户张群,收成约3吨果,收入27000元。
“黄栀子基本不用过多打理,种下去就有收成。若想果大色浓,简单除草、施肥、除虫即可。遇上价格好产量高的时候是稳赚的。”长誉黄栀子会长周英杰说,“现在全国需求缺口较大,我们根据需求大力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大家都很积极种植,为打造好继化橘红之后又一化州名片努力工作。”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楚凡通讯员周郎
编辑:车杰蓉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