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鸿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在部队工作时曾共事多年的老战友,畅谈欢聚不亦乐乎。起床后梦境仍历历在目,不由得去翻阅保存在书柜里的有关资料。不经意中,找出了一本已陈封30多年的留言簿。我小心打开每一页细细阅看,离队时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989年秋,是我将要离开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的日子。在部队工作20多年了,一旦要脱下那身绿军装,心里真的万般不舍。那段时间心情有点复杂,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那段日子里,战友们十分理解我的心情,经常嘘寒问暖,关爱有加,前来话别的络绎不绝,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了留下战友们的深情厚意,我特意购买了一本留言簿让战友们表达心声。回首当年的情境,感慨万千。
时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蒋金流是个北方人,身材魁梧,高大威猛,是一位军人气质十足的首长,一直对我十分关心。我在省军区教导大队任职时,有幸聆听了他的教诲。他得知我要离队后,专门前来看望,给予了许多鼓励,并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发扬我军光荣传统,争创新的业绩”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一位老首长对部下的殷殷嘱托。转业回地方工作后,他的话语一直鼓励着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时任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路波,一度是我的顶头上司。他性格开朗,为人厚道,写得一手好书法。我在政治部工作时交集较多,经常到他家里请教有关问题,观摩他的书法创作。他与我话别后,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嗜学”二字,署名后还盖上他书画作品的专用章。没等墨迹干透,我便把留言簿靠在书桌的墙壁斜放着细细品读,感觉作品笔法熟练自然,字迹圆润厚重,展现出深厚的书法造诣,甚是喜欢。当他放下手中狼毫时,我冒昧请教其用意。他笑着对我说:“‘嗜学’者好学也,既是对你在部队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你今后回地方工作的勉励。”对此,我深深表示了感谢。
我在政治部工作时,主要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与军地宣传文化界同行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当他们知道我要离开部队回地方工作时,个个都表达了依依不舍的之情。国家一级作家、诗人、书法家于沙对我走上文学道路影响很大。他不但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好老师。他经常与我探讨文学问题,还不厌其烦地为我修改作品,提出中肯意见,让我受益良多。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自己书斋的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没有请教过他的用意,但我猜想应该是希望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要掌握好“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创作规律,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努力争取新的进步吧。
军旅画家邬邦生是广东肇庆怀集人,在省军区政治部工作时,我们两家同住在一栋宿舍里,来往甚密。邬邦生是一位全国闻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他以画梅花鹿见长,造诣很深。他在我的留言簿上画了一幅以梅花鹿为主题的《泽畔吟月图》,还写了一幅书法作品《书诗养德》一并赠我。如今斯人已乘鹤仙去,每当忆起心里唏嘘不已。
还有著名作家、书画家崔合美、谭谈、张树军等都分别在留言簿上题了词或作了画,让我感到收获满满的同时,深感战友情深,终生难忘。
当我翻到留言簿最后一页时,上面写了50多人的名字。他们是当年我离开长沙时前往火车站送行的战友们。我清楚地记得,这50多名战友从部队驻地一直把我送到长沙火车站站台。我一家上车后便立即打开车窗与战友们挥手告别。当火车徐徐开动那一刻,我的情感闸门再也无法控制,只好让手在车窗外挥动,脸转回了车内......
回到家乡好一段时间,离队的情境还常常在脑海里打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纪念人生这一大转折的心境,我在留言簿上补写了一首小诗。
诗曰:
二十一年投笔从戎,赖得楚地玉露金风;
不惑之年解甲归田,憾事历历常在心中。
沧海一粟有谁识我,唯见挚友情深意浓;
惜别依依相思梦远,山重水复何日相逢?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