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网讯 十月末的信宜,北界红米黑米稻喜获丰收、朱砂数千亩坚果进入采摘期、平塘黑榄树挂果累累、大成北梭甜柿大量上市……行走在信宜乡村,只见不少“土特产”丰收在望,农户喜上眉梢,活力满满。“中国李乡·山水双合”、马安竹海、贵子秋风根、窦州古城……10多个沿着高速路打造的农文旅景区,即使在非节假日也迎来众多自驾游客,好评多多。
今年来,信宜市积极响应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各镇各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当地特色开发乡土资源,延伸产业链,贯通农文旅,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新态势。
▲飞流直下的李花谷瀑布。
▶▷信宜“土特产”大点兵 三华李龙头产业旺
大芥菜、三华李、红薯、苦瓜、益智、澳洲坚果、甜柿、黑榄、茶叶……信宜深挖当地“土特产”,打造特色产业,在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新“钱”景。其中钱排镇(三华李)获得“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称号。
金秋十月的钱排镇,在非采摘季,凭借自身的“高颜值”引来一批批游客。不少村民在屋前屋后种上了大芥菜,再过一个月就能上大家的餐桌。部分有实力的三华李种植大户对三华李进行深加工,果脯、李花饼、饮品等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在走访中,许多果农不愿多谈自家收益,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钱排镇有关部门统计,今年该镇三华李总产量约13.5万吨,平均售价每斤6.7元,总产值超18亿元。人均单项收入约2.3万,有农户最高收入超135万元!
钱排三华李之所以能站在“前排”,在于当地政府吃透了“百千万工程”文件的具体要求。从科学管理强化管护环节,到打造品牌发展全民电商,依托三华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体,借助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三华李产销两旺。而该市启动“信字号”优质农产品及加工创建行动,打造品控溯源平台,实施“两标一码”,也为银妃三华李擦亮金字招牌。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加入品控溯源体系后,三华李每公斤增收6元。
如今走进钱排镇,“一业兴,百业旺”的显性效果充分展现——整洁宽敞的道路、保留传统客家风貌的特色民居、停车场、民宿、酒店,还有“李花谷”“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两大知名景点。“钱排镇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在“李花谷”桥上大堂,钱排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边介绍“李花谷”的建设进度边感叹,未来该镇将继续聚焦重点项目、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城镇化,努力把钱排建设成为带动东部山区发展,吸引湾区游客西进的“精美小城”和“信宜门户”。
▲北界镇种植的黑米稻。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颜东摄
▶▷新晋后起之秀表现亮眼 北界做好“米”文章
如果说钱排是赛事排头兵,那北界就是后起之秀。
走进北界镇平山村,金黄色的稻田层层叠叠,构成一副丰收盛景,风吹稻浪飘香,仔细看,部分田里是黑色稻穗,非常特别。而这些黑色稻穗正是还未完全成熟的黑米稻谷。
“前几年忙着做生意,把胃搞坏了,医生建议我改变饮食习惯,把胃养回来。”50岁的陈盛是平山村最早开始商品化种植红米黑米的村民,得了胃病后,他想到老家种植食用红米黑米的传统,于是种了几亩,吃不完就发朋友圈,居然吸引不少人求购。陈盛的做法启发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得到帮扶单位省邮政管理局、省邮政分公司和北界镇党委、政府的同意后,去年年初,北界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钟均志和队员一起凝聚各方智慧,编制了《红米黑米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和《红米、黑米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手册,为指导农户种植,还定期邀请知名高校教授、省农科院水稻专家到镇上培训,包括邀请中国唯一一位专门研究黑米种植的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先生进行现场指导。
去年8月,北界镇33个村委会经济联合社作为股东,联合成立了“广东邮福兴”和“信宜市粤百盛”两个强村公司,全力发展红米黑米产业。2022年该镇种了2000亩红米黑米,33个村委会获得首次分红29.7万元,平均每村增收近1万元。今年红米黑米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年产量约400万斤,预计可增收200多万元。今年,该产业被列入《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重点发展项目。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北界红米黑米产业运营得有声有色,除了打造品牌,还积极开拓销售渠道,鼓励镇村干部做电商直播,充分利用帮扶单位的力量做好消费帮扶。此外,北界镇还与丁堡镇进行跨镇联动,开启北界种植、丁堡加工的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新模式。
钟均志表示,除了利用红米黑米米糠、米碎养殖特色鸡,该镇还将建设工厂生产特色八宝粥、米粉、米酒等。等林励儒文化史馆建好后,还将在周边打造一个体验农耕文化的教育实践研学基地,承接史馆带来的客流,做好“米”文章,实现富民增收,走出一条农文旅真正融合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夜色柔美的窦州墟。
▶▷“农文旅”创新融合 窦州墟脱颖而出
“整体设计和窦州古城一脉相承,非常有特色。各种好玩的项目也很多,信宜的发展真不错。”几位从珠海来的自驾游客告诉茂名晚报记者,窦州墟是她们来信宜自驾游的第二站,这里山美水美,让人流连忘返,窦州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文创产品、网红茶饮、动漫娱乐、文艺酒吧、非遗展演、优质农产品……窦州墟不仅是我市推动打造的6个乡村振兴示范墟之一,也是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乡镇连城带村节点功能的重要实践项目。
据信宜市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窦州墟以窦州古城建筑特色风格为主题,充分挖掘老街文化并融合现代元素,以“一盏花灯点亮信宜夜间经济”为理念打造,是信宜首个传承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体验地、文旅商业主题街区。目前已有141家商铺进驻,开业率达到85.1%。即使在非节假日,客流量日均达上万人次。“周边有中国牙雕艺术馆、新图书馆、市民广场,人流量很大。国庆节开业当天,我就赚到了小一桶金。”在窦州墟美食街经营小吃店的陈海平告诉记者,她对窦州墟的管理和环境很满意,对小吃生意充满信心。
开设在窦州墟的“信字号”旗舰店也吸引了不少顾客,里面汇聚了信宜各种优质农产品、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是展示信宜特色文化和“土特产”的形象窗口。信宜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窦州墟不只着眼于“吃喝买”等娱乐消遣,还同时兼顾文化熏陶、愉悦身心、兴趣学习、健身运动等精神文化消费,成为信宜文化、商业、生活集聚区和夜间经济带新地标。“这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池榕 通讯员 高干 陈智颖 陈子楷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