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悉心保护种质资源夯实农业强市根基

时评6.jpg

特约评论员 蔡湛

最近,一架载着高州罗非鱼苗的飞机落地非洲加纳机场。20万尾鱼苗经过当地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将“游”向加纳居民的餐桌。从自然孵化到人工低温孵化,从季节性明显到全年无休,高州罗非鱼苗经历连续多年的种质改良培育和孵化技术改良,如今已游出国门游向全球,每年有超10亿尾鱼苗出口和销往各地,产值近5亿元。

在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中,高效优质的种质资源发掘保护和培育利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争创本土农业新优势的着力点之一。

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我省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大市,茂名在种质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仅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就收集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3500多株。种质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携带的各种各样的基因,是农业生产和遗传改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种质资源,农作物品种改良无疑是“无米之炊”。经过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探索和农民栉风沐雨辛勤劳作,一大批优势农作物和优良品种,生长在茂名这块广袤且肥沃的土地上,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成为我市农业最丰厚的家底之一。以闻名遐迩的茂名荔枝为例,迄今已有2000年种植历史,根子柏桥古荔园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老荔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是著名的白糖罂优质品种的发源地,被誉为活的荔枝博物馆。位于根子镇的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在打赢种业翻身仗、强化茂名荔枝产业研发中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得益于种质资源优势与地位,茂名荔枝产业突破品种老化等瓶颈,保持蓬勃发展活力,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百亿元,“土特产”发展成为富民兴村的惠民大产业。还有,茂名龙眼产业的崛起也是从发现和培育优良种源起步的。储良龙眼起源于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在村里的母树公园里,储良母树年年硕果累累。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嫁接、圈枝等繁育方式推广种植,推广面积达250多万亩,储良龙眼成为全国龙眼品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电白沉香产业去年产值近50亿元,拥有全国最大的沉香种植基地,得益于奇楠沉香种质资源的溯源与规范性管理,形成生产、加工、科研、应用、文旅、康养完整产业链,让“世界沉香之都”声誉日隆。从荔枝、龙眼、沉香发展风生水起,独树一帜,成为茂名现代农业开发靓丽名片的历程中,可以感受到优良种质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与撬动作用。种质资源不仅是养殖生产和遗传改良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还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观察,保护种质资源就是保护农业的未来,打造农业强市必须牢牢抓住种质培育不放松,构筑现代农业生生不息可靠根基。

保护培育种质资源,是一项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既要有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与匠心。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而经历几代开拓者的不懈奋斗,茂名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优质罗非鱼种苗生产基地,获得“中国罗非鱼之都”和“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声誉。茂名在全球罗非鱼产业竞争赛道上一骑红尘步步领先,种质保护和新品种开发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加大对种质培育的投入和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潜心科研,形成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业整体跃升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市拥有上规模的罗非鱼苗养殖场20多家,年产优质罗非鱼苗近20亿尾,全市有上规模养殖场200多个,年产罗非鱼25万吨,主导产业综合产值90多亿元,并长期出口美国、欧洲等地,2022年出口量8.8万吨,货值20.6亿元,成为茂名出口的拳头产品。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在水稻优良品种开发上同样让人刮目相看。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在高州市镇江镇发现了4片野生稻分布点。这是全国普通野生稻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种植最原始的一个区域,含有栽培稻种所欠缺或已经消失的许多优异基因。高州市对保护利用野生稻极为重视,为科研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科研人员对野生稻在长期生长进化中形成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有利基因进行发掘研究,其成果对水稻育种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取得更多种质利用成果,让更多优质种子撒遍茂名大地,是茂名农业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选择。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