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汉明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师长及中将军长,先后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争夺战、长沙大会战、常德战役和长衡战役等,屡立战功,荣获7枚抗日勋章。
寻访百年茂名 梁汉明(1901—1996),号星海,乳名少辛,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村人。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曾任孙中山总统府机要秘书,青少年时在广州读书,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参加讨伐陈炯明战役及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师长及中将军长,先后参加过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争夺战、长沙大会战、常德战役和长衡战役等,屡立战功,荣获7枚抗日勋章。
近日,记者来到抗日将军梁汉明家乡信宜市镇隆镇大水坡村,说起梁汉明的名字,村民们无不肃然起敬,村中老一辈说起梁军长出生入死的抗战故事,如数家珍…… 村民回忆 忠直善良的“清官” 大水坡村77岁的梁勤生老伯,论辈份是梁汉明的侄辈。他及村中的人都敬称梁汉明为“梁军长”,在他及村民们的心目中,梁军长是一位忠直、清廉、善良、从不欺负人的“清官”。 梁勤生及村民们首先带记者来到村中梁汉明的故居旧址处,那儿只剩下一片约200平方米的闲地,地上生长有龙眼树、香蕉树、油加里时及一些杂草,还建有一间泥砖瓦面的猪栏屋。梁勤生说,这儿原是梁军长4兄弟的故居,当年其4兄弟只有3间泥砖瓦面的房屋,比一般人家稍好一点的就是泥砖墙上刷有石灰浆,可见梁军长为官非常清廉。这些房屋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拆掉了。 梁勤生说,梁军长的子女现在台湾、香港、加拿大等地居住、经商,前几年不时会回镇隆大水坡家乡扫墓。
1997年,梁军长的大儿子回来时,曾计划在故居旧址上建一座娱乐室,供村中的老人休闲娱乐之用。然而不知何故至今这块地仍闲置。 成长经历 从北伐战争到中将军长 梁汉明青少年时在广州圣心中学读书至毕业,考入黄埔军官学校为第一期学生。与梁华盛、陈沛、甘清池、董煜、吴斌、甘达朝、李及兰等10位同学结为异姓兄弟,后来个个均官居要职。毕业后参加讨伐陈炯明战役,任排长,在战斗中带领全排战士勇越城头,遇险不惊,猛烈冲锋。北伐战争中在第四军一师任排长,参加汀泗桥、贺胜桥诸战役,率领战士冲锋在前,战斗中以胆略见称,遂由排长升任连长,不久升为营长。
抗日战争初期,梁汉明先后参加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争夺战,立下战功,被提升为九十二师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1942年,在第三次长沙大会战中,2月4日配合友军由西北向南,总会攻长沙方面之敌;是月7日,在李家段、新开市和神鼎山截击日军第九旋团,激战至次日,歼敌大部分。因在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有功,1943年梁汉明升任九十九军副军长,旋升中将军长,驻湖南益阳。 抗战功绩 屡立战功荣获7枚抗日勋章 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日军急欲西进,倾巢而出,并吸取先前三次会战失败的教训,第四次会战改用重兵东西夹击方法,出动了20万兵力,猛扑长沙。梁汉明的九十九军,负责湘阴江防与沅江湖防之守备任务。此次阻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敌犯沅江时,九十九军九十二师二七六团奋勇抗敌,经过逐岛、逐屋之争夺,毙伤日军甚众。而二七六团亦伤亡甚大,团长邹鹏奇身负重伤,梁汉明身边卫士谢有也中弹身亡,军参谋长常百川弃职潜逃,局面混乱。在此危急情况下,梁汉明仍指挥镇定,不顾危难,率领总队退守粤汉铁路东西两线,阻止日军南下。此次会战战线之长、时间持续之久、战斗之激烈、牺牲之大,实属罕见。梁汉明率九十九军在战争中跨江守备,转战千里,任务艰巨。在战斗中,梁汉明激励所部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日军伤亡也十分惨重,后他们绕道避开九十九军及其他友军的锋芒而逃窜。 第四次长沙会战后,梁汉明率九十九军参加常德战役和长衡战役,均取得重大战果。他因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而荣获7枚勋章。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梁汉明驻江西九江,他以九十九军军长兼江西受降官的身份,接受20多万(一说10多万)日军投降。 清廉一生 治军严明诗书寄情 梁汉明治军甚严。有一中校营长赌博后行凶,用手榴弹炸伤多人。梁汉明接报审核属实后立即对其处以极刑;而对该营长家属给予厚恤。梁汉明对士兵一直仁爱有加,凡士兵有伤病者,常亲往慰问,其家属生活有困难时则给予救济。上级发下之奖金或物品,全部分发下属。当军长、师长时,不开小灶,与部属一起在饭堂吃饭。 梁汉明一生清廉自持,从不敛财。在家乡信宜不建新屋,不置田地;在香港闲居赖亲友资助过生活;在台湾后,家庭开支主要靠其妻在银行工作之薪金维持,说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1945年秋,梁汉明在江西九江接受日军投降期间,当地有一汉奸头目张园西曾托人送一大筐苹果到梁汉明驻地给他,下面有12块金条,梁汉明知道此事后,立即派副官将原物退回。张园西见势不妙,只好仓皇逃逸。 梁汉明又是一个儒将。他博览群书,且能诗能书,挥洒自如。除军事外,还精通文史哲,英语和日文书他也能看懂。他自况诗云:“皎洁心清秋夜月,纵横意气海天龙”、“虽然怒发千丝白,未许雄心半点灰”,道尽儒将胸怀。
1944年,梁汉明在天岳关龙山建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碑,碑上亲书“灵护天岳,气壮黄龙”8个大字。又建抗日无名英雄纪念祠,亲题对联“烈士有绩,有所纪绩;英雄无名,无以能名。”刻于祠两旁,供人瞻仰。1945年秋,他在九江接受日军投降后,在庐山建造一座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亲撰一副对联刻在碑上,曰:“风萧易水屠龙去;月冷庐山跨鶴归。” 1946年,九十九军改为整编六十九师,梁汉明任师长,旋调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47年,受广东省主席薛岳之邀,梁汉明任广东省第二保安师师长,驻扎广九铁路沿线。1949年10月,梁汉明带家属移居香港;1953年迁至台湾,以诗书自娱,终其余年。
策划:吴菡 文: 吴祖光 车杰蓉 图:黎 雄
编辑:车杰蓉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