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健康教育

论文:如何实现对多动症孩子的有效干预

摘要:

人们常说的“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表现出注意集中困难、专注持续短暂、活泼过度和容易冲动的行为综合征。我上五年级的孩子称之为“分神、冲动、啥都怼”。

周海燕

(作者介绍:周海燕,广东茂名人,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先后就职于广东茂名市妇幼医院和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人们常说的“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表现出注意集中困难、专注持续短暂、活泼过度和容易冲动的行为综合征。我上五年级的孩子称之为“分神、冲动、啥都怼”。

“多动症”对患儿的学业和日后的生活及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极大,甚至可形成抑郁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等共患病,时刻威胁孩子的健康成长,要长期坚持科学干预和定期诊疗,将危害降到最低。当前多动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学龄前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学龄期则需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相结合。常用的做法如下:

首先是三种认知行为训练方式:

视觉训练:例如,舒尔茨文字测试训练——用表格列出打乱文字顺序的字句(最好是唐诗),让患儿在其中找出正确顺序;另外散点图测试训练——依据呈现在图上的散点,让患儿描绘出正确的图形。实践证明此中西结合的训练方式提高患儿视觉注意力的效果显著。

听觉训练:训练方式有,给患儿朗读短文,要求其依据短文回答问题;再进行听觉记忆训练:给患儿念一组有规律的数字,有意漏读其中一个或几个,逐步加大难度,要求患儿说出漏读数字。逐渐强化患儿的专注能力。

行为训练:采用针对“靶行为”的矫治训练,加强行为控制力,通过奖励行为鼓励患儿坚持训练,持续培养其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每次训练时视情况选用以上训练方式,训练方法主要为正性强化法、负性强化法、隔离法、消退法和示范法等。最常用最有效是正性强化法——即在孩子出现一种良性的行为时,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产生满足、愉快的情绪,助长良性行为频率。可适当设置奖赏(物质奖赏和社会奖赏),偶尔的物质奖赏有助长作用,但过多则会因形式固化让儿童厌烦而失效;社会奖赏也可称为精神奖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奖赏显得十分重要,“点个赞”、“亲一口”、“抱一下”等这类奖赏很容易促使儿童增加或保持某种良性行为。

其次是综合治疗方式: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其他治疗方法也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中需要家长、老师、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参加最重要,各方面要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再次是心理治疗方式: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和心理治疗不可忽视(重症患儿情绪须先以药物控制)。心理行为治疗要贯穿全程,其中家庭教育的行为纠正最为重要,家人对患儿的态度须温和勿躁,平时要多关心爱护,在其发病时要有耐心,莫显无奈,辅助“疏泻法”倾听其倾诉减压。

然后是加强躯体运动训练方式:

即感觉统合训练法,进行运动技能训练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散打、拳击、举重、田径、游泳等,容易训练患儿控制其冲动和攻击行为,使他们听从指导,通过运动成增强其自信和自尊。

最后是重视医、教、家的结合:

医疗机构应当为患儿家长和教师提供咨询服务,让家长及教师获得到心理支持和焦虑心情的缓解,通过鼓励家长和教师采用奖励为主、温和为辅的惩罚方式来教育患儿,改变教师和家长把患儿看成“坏孩子”的想法,杜绝把“没得救”挂在嘴上的习惯,并告知纯粹的惩罚教育通常无效,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

多动症的形成与有无家族史及是否共患其他精神障碍有关,但其病情的轻重和是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息息相关。约15%-20%的多动症患儿症状会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时期消失,确实有一部分患儿成年后只残留较轻的症状并没有发生太多功能损害,但是大约有1/3的患儿会终生患有多动症,并且童年确诊多动症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自杀或患抑郁症的比例会比同龄人高。

如果您的家中不幸出现多动症患儿,请您务必坚强,面对困难,鼓足勇气走向未来,科学给予孩子正确地支持,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携手跨越你和孩子面前这延绵不绝的“十万大山”。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