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难忘我的中考

摘要:

万众关注、牵涉千家万户的中考成绩已经揭晓,但使我想起了51年前自己亲身经历而又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中考。

毛勇强

万众关注、牵涉千家万户的中考成绩已经揭晓,但使我想起了51年前自己亲身经历而又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中考。

1972年,党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各行各业进行整顿,“重灾区”教育战线首当其冲。这一年,中断了长达六年之久的中考恢复了。消息传来,广大师生奔走相告,欣喜若狂,深受鼓舞。因为此前采取推荐的办法录取高中新生,使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被拒之于高中的大门外。

当时,我就读化州县合江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正好这一年毕业。时任校长姓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深受广大师生的尊重。接到上级关于恢复中考的通知后,陈校长十分重视,先是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传达了通知精神,接着召开了班子会议研究应考方案。他还主持召开了附设初中班的师生大会。会上,校长作了中心发言。他的讲话充满激情,鼓舞人心,“中心词”是:作为中心小学一定要考出风格,考出水平,勇夺中考冠军。否则,将愧对中心小学这块闪闪发光的牌子,愧对家长,愧对学生!校长的讲话掷地有声,使五个班的学生(约260人)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家激情澎湃,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决心用实际行动交出优秀答卷!

可是,参加文革期间的首次中考,仅靠决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领导和科任老师都行动起来了,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集中应届的毕业生到学校的礼堂复习,由各科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当时,我们的母校是化州县有名的中心小学,集中了很多优秀公办老师,因为附设初中班,师资力量不足,将一些曾在农中从教和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吸收为民办教师,所以师资力量是一流的。经过这些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两个星期的辅导,我们觉得明确了目标,掌握了重点,领会了技巧。于是,大家充满信心,满怀期待迎接中考。

7月下旬的一天,中考拉开了序幕。校长指定由担任附设初中第七班班主任、教学经验丰富的梁老师带队赴考。梁老师是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学极端热忱的人。当天上午,梁老师将考生集中在学校的操场做了“战前”动员,他的讲话慷慨激昂,铿锵有力,鼓舞士气,使大家放下包袱,信心倍增,轻装上阵。更使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梁老师还和我们做了互动,大声地问大家:各位同学有信心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声音响彻云霄,在校园回荡。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中考的科目是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和化学,考试的时间是两天半。第一门考的是语文。接到试卷后,我用了半个小时答基础知识,剩下的一个小时写作文。作文题目是《给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当时,我想起了语文老师的教导,一定要认真审题,万万不能“跑题”。如果是写信的话,不仅信要写得好,还千万要记住格式,否则将严重扣分。在校时,我的语文成绩全级第一名,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因此,对于写好一封信是胸有成竹的。我写的信自我感觉良好,格式符合要求,文面整洁。因此,放榜时我的语文成绩全公社第一名。俗话说:“打鼓看头槌。”我觉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第一门考得出色,使我在考试期间处于兴奋状态,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其余四门功课也考出了水平。

考试结束后,我们静候佳音。8月上旬放榜了,尽管我的语文、政治成绩全公社第一名,总分大大超过录取分数线,可是我却名落孙山。原因是:当时实行考试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录取高中新生(今天的年轻人以为是天方夜谭)。因为一个叔父的所谓历史反革命问题,以致我名落孙山。当时,我刚满14岁,面对落榜的厄运,觉得万箭穿心,呕心抽肠,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啊,而又投诉无门,一连数日失魂落魄,整天躺在床上以泪洗面,无脸见人,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幸好父母、老师和亲戚的不断开导,才使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昔日实行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取高中新生,产生了无数弊端。改革开放后,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招考高中生,真是家长幸甚,学生幸甚!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