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豆腐饼

摘要:

在我们乡下有一句俗语——“谂数好过担岭柴。”意思就是:想办法好过干蛮力。我堂兄两兄弟就属于那种爱折腾,不会像我父亲那样规规矩矩心甘情愿出海打渔的人。

■谭用

在我们乡下有一句俗语——“谂数好过担岭柴。”意思就是:想办法好过干蛮力。我堂兄两兄弟就属于那种爱折腾,不会像我父亲那样规规矩矩心甘情愿出海打渔的人。他们年轻时从事过很多行当,比如:酿酒,做豆腐,开碾米坊,现如今也还一个养虾,一个养牛。反正就是自己创业,也不会像“担岭柴”那样卖苦力。

他们酿酒,做豆腐,开碾米坊,那时我还很小。散装米酒,那是大人才会喝,我兴趣不大。碾米坊,也是大人才会去碾米,好像也与我无关。但做豆腐我是有所接触的。依我看来,做豆腐是一条很完整的产业链。把豆子一泡,一磨,可以做成豆浆,做成豆花,做成豆皮,腐饼,豆腐渣还可以用来喂猪,就算豆腐不赚钱,把猪卖了也能赚啊!世间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表面看来风光热闹,实际却是一塌糊涂。在乡下,都是熟人生意,邻里之间,赊账欠数,在所难免。账面上确实有一笔可观的数目,一个月下来,实际到手的却回不了本。一旦转行,几乎就是一笔烂账。

我有一侄子,年龄跟我相仿(我辈分比他大),但个头却比同龄小孩高出很多。村里人都传他吃了什么补品,他也觉得很委屈。他说——只是每天早上喝了他家的豆浆而已。这个我可以作证,每天早上起床,第一时间,牙也不顾刷,拿一搪瓷口盅就往他家做豆腐的棚寮跑。刚跨进棚寮,靠柴门右手边有一个宽口瓦瓮。瓦瓮盛满豆浆,上面还凝着一层腐皮,也来不及掀一下,就直接用口盅去舀。舀一大半口盅,然后往口盅里抓一把砂糖,就急急端着回去刷牙了。

他家的豆腐饼我很是喜欢的。小时候生吃斋口也能吃完一整个。他家点卤的水是从盐田挑回来的咸水。长扁担的两头,一头一只大篾匾,篾匾里各放一只坛子,挑一次可以用上半个月。有可能是卤水的原因,他家的豆腐饼生吃也不觉有豆腥味,只有淡淡的咸。盐水能提鲜,与豆类的鲜嫩是绝配。

我父亲也喜欢豆腐饼。每次去趁埠,都会在渔行的豆腐摊,花一元钱买三个豆腐饼。然后找一鱼炸油锅让加工炸着吃,一为顶肚饿,二为解嘴馋。豆腐饼对角切成两半,放进油锅,在滚烫的油中悬浮着,四周冒着泡,发出“嗞——嗞——嗞”的声音。豆腐饼一块块地捞起来,父亲二块叠在一起,用筷子夹起来,一口咬下,外焦里嫩,满口油酥,吃得额头冒着微汗。

后来客居他乡,菜市场的豆腐摊没有人愿意做豆腐饼来卖。豆腐饼就是在点卤后将要生成豆腐之前,舀出来用纱布一个个包好,然后码在两块竹筏子间,用石块压,把嫩豆腐的水压干,压成饼状,四方形,有半块砖大,巴掌厚。之所以没有人愿意做,一是多了几道工序,费工夫。二是成数低,成本高。

前年,在水藤市场旁边,新开了一间名叫“沙琅手工粉皮”的小食店。单看招牌,就知道店主是老乡。之后,每当我拿不定主意早餐吃什么时,我都会去他家称一斤白(斋)粉回去捞着吃。一斤白(斋)粉,配一碗白粥加小料,4块钱。经济实惠,关键还解乡愁。后来老板还扩大了经营,兼卖豆腐饼。

去年春节,去他家买豆腐饼。与老板聊了几句,他还说,想去市场里找个摊位,专门卖豆腐饼,问我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当时老板看起来气色很好,心情也不错。后来,五月初的一天中午,想去他家买粉皮回去炒。见店门的铁闸半拉,以为他中午要收摊了,赶忙跑了进去。当时老板的儿子和媳妇也在,老板在厨房。他转过身来,看见我,脸上有点难为情。没等我开口,就说:“今天不开档,老婆不舒服。”后来连续几天,店门都是紧闭着,上面多了一张红纸——“旺铺转让”。

世间事,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呢?凡事求得眼下所好,就再三珍惜吧!一辈子很快,一松手就天涯两端。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