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家乡的木薯籺

摘要:

腊月廿八,下班准备上街买些年货过年,父亲打来电话:“下班就过来拿些木薯籺回去吃哈,还热乎乎的,你伯母刚蒸熟就拿来了。”语气充满了欣喜。

■梁培英

腊月廿八,下班准备上街买些年货过年,父亲打来电话:“下班就过来拿些木薯籺回去吃哈,还热乎乎的,你伯母刚蒸熟就拿来了。”语气充满了欣喜。

开车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两旁红彤彤的中国结、灯笼,挂满每一棵树,每一根灯柱,对联、年糕、炒米饼、五颜六色的小吃,摆满街道的地摊,这就是过年的节奏呀。而我却无暇顾及这热闹的一幕,只想迅速把柴火烹饪、软糯清香的木薯籺捧在手里,和父亲一起享用来自家乡的美食。

其实,木薯籺在茶楼、菜市里都有其身影,父亲喝早茶时经常点木薯籺吃的,可是,他总是说,不管里面的馅多丰富可口,没有家乡的木薯粉做的籺皮配合,味道就是逊色不少,家乡的木薯籺才是最好吃的、原汁原味的、正宗地道的。

我的家乡位于电白区小良镇一个四面山丘起伏的小村庄,也许是地质气候原因,所种植出来的木薯,粉、香、无杂质、无根丝,剥开粗糙的深棕色表皮,有一层紫粉色的肉皮,包裹着白玉石般圆润的薯肉,煮熟后如西湖那些肥嘟嘟的莲藕一样粉糯可口。在过去的年代,木薯和红薯一样是家乡人们的主食。木薯是一年一季生长的农作物,9月份至10月份是收获时期,为方便储存,家乡的人们把大部分木薯,去皮切成片块或丝条晒干,再将小部分的木薯干研磨成粉储藏起来,作为木薯籺皮的材料。

现在家乡里的木薯除了少部分加工木薯粉储存,等过年过节时用来做木薯籺之外,大部分都给外来的商人收购去卖给大工厂加工成粉,在世界各地销售。现在市场和茶楼里的木薯籺就是用各地方的工厂加工木薯粉制作的。父亲总说,这些都没有乡亲们亲手把自己种的木薯自制成粉,用自己种的青菜、花生、萝卜,加上自己晒干的虾皮,做馅,在柴火灶上猛火蒸熟的味道纯正。

而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木薯籺,还是他参军那年,奶奶为他而做的。奶奶在父亲参军前一天夜里,全家睡着之后,偷偷地拿爷爷赶海网捕的小虾皮(那时小虾皮是用来做虾酱,送粥吃的)和做饭时偷偷留下的白萝卜做馅,熬夜做了十三个木薯籺,用一块旧衣布包裹着,偷偷地放在他的背包里。因为那个年代农村生活还很艰苦,家里兄弟姐妹多,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做木薯籺吃。当他上了铁皮火车拿出布包的瞬间,全车荡漾着木薯籺的清香,引得年少的战友们个个垂涎三尺,齐刷刷地向他投来注目礼。而慷慨的父亲毫不犹豫地与战友们分享了这珍稀的美食,最后只剩下半个木薯籺给自己。他慢慢地咀嚼着满口虾皮鲜甜的木薯籺,看着那熟悉的小村庄在身后渐渐远离,不禁热泪盈眶。此后,父亲跟随部队在全国各地扎营修铁路,吃过很多地方的小吃,可还是觉得家乡的木薯籺最好吃。

从父亲手里接过一袋热气腾腾、软绵绵、翠绿晶莹、清香扑鼻的木薯籺,刹那间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半月型,如大饺子似的木薯籺,一口咬下去,软糯弹牙,溢着木薯清香的水晶皮,包裹着花生碎的油香、萝卜丝的鲜甜、韭菜的芳香、虾皮的海鲜味,融和一体,充斥着口腔。啊,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这就是家乡过年的味道呀!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