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火茶”是信宜市思贺镇的特产,在该镇种植已有一定历史。该镇中心埇村杨善泉种植“火茶”已20多年,一直用古法制茶,颇受爱茶之人青睐。近日,记者全程体验了制作“柚子茶”的全过程。
茂名网讯 “火茶”是信宜市思贺镇的特产,在该镇种植已有一定历史。该镇中心埇村杨善泉种植“火茶”已20多年,一直用古法制茶,颇受爱茶之人青睐。近日,茂名晚报记者全程体验了制作“柚子茶”的全过程。
采茶
雨水充足,十天可摘一批
进入6月后,我市各地“龙舟水”频繁,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思贺镇中心埇村的杨叔忙开了,茶树长出了新芽,他每天就去采摘新茶叶。按目前的天气,每隔10天,他就可以摘一批茶叶。端午节前一天,记者来到杨家,观看杨叔采茶制茶。采茶炒茶,他已做了20多年,沿用的传统的做法,做的是“枯卜茶”(柚子茶),颇受喝茶之人喜爱。
杨叔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边的小山路边,杨叔种了火茶树,树高一般在40厘米左右。
当天一早,杨叔就提着篮子采茶。他说,一个小时可摘一斤青,一天可采摘10斤,一个月约是300斤新茶叶。
记者发现,杨叔家的茶树是种在房子旁边的山路边,并没有成片种植,这是为何?据了解,之前有人曾尝试成片种植,把“火茶”产业化,但并不成功。目前,当地人家一般就是在门前屋后种几棵,闲时施些农家肥,从不刻意打理。每年春分前,火茶就可以采摘了,一个月可采两次,立秋后不再采摘,生长期长,而采摘期短,产量有限。杨叔家种的已算多,算是“专业”人士,采摘的次数及产量都比一般人家多。
据记者了解,这种别具风味的火茶,只有思贺及周边的高山地区才有,是信宜东部山区一种特产。据说源于瑶民所发现并种植,蕊红、叶细、糯香,产量极少,“火茶”之名就因茶叶新长出时呈紫红色而得名。这种散种于800米以上的高山密林中,气候条件要求高,品质优良,极富地方特色。中心埇村离“瑶佬坪”不远,种植火茶已有过百年历史。
炒茶
慢火烧锅,手工翻炒
一个上午,杨叔采了5斤青。将青叶冲洗后,杨叔用篮子将茶叶稍作晾晒。
杨叔炒茶的锅在二楼,灶前放了一些松树叶及劈好的木柴。用一些木叶点起柴火后,杨叔就翻炒着茶叶,右手抓着锅铲与左手配合,不时翻炒着茶叶。在慢火的翻炒下,茶叶渐渐散发出香味,甚是好闻。约2个小时后,杨叔采回的5斤青就已炒好。一过秤,有茶叶1斤。
杨叔说,自己一个人一天只可制茶1斤左右,摘青约5个小时,炒茶约2个小时。然后就是入茶到柚子的缝制时间。
杨叔说,以前晾晒的时间较长,时间比现在要多一倍以上。
封茶
挖空柚子,装茶保存
思贺火茶,特色之处除了茶树本身外,还有柚子剥空缝制后收藏一定年份后再饮,也是其特色。
柚子,在茂名很多人都叫“枯卜”,在思贺,人们习惯叫“笔碌”(音)。记者采访了几个思贺人,大家都知道叫“笔碌”而不知道这字是怎么写的,据说是古瑶人的语言。
杨叔用特制的工具,很快就将一个柚子掏空,然后将炒好的茶叶装进柚子中,再用粗线将柚子缝好。
杨叔说,一般操作是将柚子洗净,晾干后去心,晒两天后再洗净,晾干,去心,晒两天翻转,将外皮变为内皮,再将茶叶装进去的,一个柚子约可装3两茶。然后晒一晒就可以装罐收藏,待收藏一定年限再饮,风味更佳。20年前,村民是将制作好的“枯卜”茶吊在厨房的烟囱附近,或是在厨房吊一段时间后再装入罐收藏,有的人家甚至会收藏50年后再喝。
20年前,市民李先生第一次到思贺,朋友找了几个亲戚家才找到一泡收藏了30年的“枯卜茶”来接待。据村民介绍,收藏多年的“枯卜茶”有化痰止咳之用,在当年村民都是用老茶来医治腹泻肚子痛这些症状。
杨叔说,他今年64岁,父辈没有制茶,他是在20多年前才种茶制茶,一直坚持种茶,也喜欢喝茶。他说,现在他制作好的茶很多都是被朋友买回去收藏,也有朋友买来橘红果,让其加工,制作成“橘红火茶”,据说收藏越久效果越好。
扫一扫看视频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