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家乡的桂味荔枝

摘要:

我的家乡——高州大井镇木广垌村,现有5700多人,桂味荔枝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

■陈祖瑞

我的家乡——高州大井镇木广垌村,现有5700多人,桂味荔枝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前,家乡的荔枝树只有我家对面的大冲口自然村,姓刘的四爹的8株桂味荔枝树(后称800多年的母本树),再没有其他品种的荔枝树了。

小时候,我记忆中刘四爹的桂味荔枝树,大小年较为明显,五年有三年不挂果的。但是,只要挂果成熟采摘时,四爹总是用手提箩装几斤,拿给我父亲品尝。我是兄姐弟中排行最小的,每次刘四爹送来的桂味荔枝,父亲总是让我先吃。有时候父亲用他厚而硬的指甲从桂味中间犹如一圈金绿色彩带的凹陷处剥开,并保持两块半完整的果壳,合上又如未吃的原果,而且剥荔枝不脏手,人们说:你是不是地道的木广垌村人,看吃桂味的手法便知。每次老人家都讲别处的桂味都不及四爹的好吃,味道正,且核小或无核,不管胃口有多强的人,也不敢吃上一茶杯核的桂味。

老实说:每一颗荔枝都能让人感受到木广垌的桂味文化,每剥开一颗桂味都可以看到和体验到,乳白色的果肉,肉厚质实,散发出淡淡的桂花香,未尝早已垂涎欲滴,尝时则甘甜脆口、满口生香,尝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果汁多且内敛,将完整果肉置于干纸上而纸不湿;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果壳质硬、皮上龟裂片尖耐贮运,果实不作任何保鲜处理,置于室内,在常温下10天,壳皮虽干,但,果肉质地及香味仍与刚摘鲜果一样。

我曾做过实验,将桂味荔枝放进冰箱一个多月后,取出自然解冻,三天内,其壳仍保持颜色鲜艳,肉质风味不变。而其他品种的荔枝仅三至四小时,其色始变成褐黑色,真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但木广垌的桂味荔枝色香味全未变。还有奇怪的是:同样是木广垌桂味荔枝品种,移种在木广垌区域以外的地方,其果实的品质、味道也不同,这可能与木广垌的水质、土壤、气候、人文管理有关。据检测其土壤中含磷、钙、锌、镁、硒等元素较多。

家乡木广垌的桂味荔枝在20世纪80年代初始种于其他农户,当时生产大队号召他们利用五边地、山边地种植。至1992年,时任大井镇党委书记严国福同志把木广垌的桂味荔枝作为名优稀产品,着力大面积推广“圈枝”种植、生产,并致力打造桂味品牌,促进基地化、产业化。1998年3月全国水果促销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当时高州组织全市8个乡镇的主要领导或分管农业的副职到南昌,我是被指定前往者之一,利用会议中休会的时间,邀请与会人员参加高州水果推介座谈会。在推介座谈会上,我以“荔枝中之极品,高州名优荔枝——大井镇木广垌桂味”为主题材分发资料300多份。第二年6月,有武汉、杭州、郑州、南京、上海等多家水果客商前来购销或致电了解桂味荔枝生产情况。

2000年桂味荔枝采摘季节,大井镇政府会同高州市人民政府水果办潘达富等同志(后任市水果局局长)到木广垌采样桂味荔枝,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为申报单位、申报产品名称为“大井桂味荔枝”选送参展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当年选送参展的有广东茂名、增城、从化、番禺、萝岗、东莞、花都及广西灵山等地的12个桂味荔枝产品,大井镇木广垌的桂味荔枝的各种参数打分最高,获总分第一,也是当年桂味荔枝中唯一的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现木广垌漫山遍野是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荔枝中之极品桂味荔枝树,盛产的桂味荔枝成为村民的摇钱树,约占当地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每当桂味荔枝收获季节的20多天中,木广垌村委会办事处一带,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摩肩接毂,从早上六时到傍晚五时许,村民肩挑的,摩托车拉的,农夫车运的,家家户户的桂味荔枝都集中到这带来,由湖北、南京、郑州、福建、海南、广西、杭州、深圳等省市的远运客商及电商云集到来抢购桂味荔枝,销往全国各地。更可喜的是每年的桂味荔枝产量、销售无忧,正是“桂味飘香销九州,地尽其力货畅其流”。

木广垌誉称为“桂味之乡”“桂味荔枝第一乡”。2015年经上级政府、部门规划、投资,从均泰庙至门口山一带建设“桂味荔枝公园”,从那年起,大井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年年主办“桂味荔枝文化节”,吸引许多文人、艺术爱好者前来欢歌载舞,摄影、吟诗作对,正如:“……地因佳木闻遐迩,人惜香名慎始终。未必啖他三百颗,会当闲卧荔园东。”

家乡——木广垌桂味荔枝,我为你骄傲,我为你感动!愿你更甜美无比,余味无穷,走得更高更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创造新辉煌,收获新荣光!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