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的人说,学习数理化必须强记,学习语文理解即可不必强记。
■毛勇强
有的人说,学习数理化必须强记,学习语文理解即可不必强记。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学习是十分讲究方法的,记忆也是如此。每每读到优秀的诗词歌赋、精彩的文章,不必急于记忆,而是应该反复吟诵、阅读才背诵。为什么?因为“读中有解”,通过多读和结合看注释,或者听老师“解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强记,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念中学时,我没有读过李白的《将进酒》,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这首气势磅礴、激情四射的名诗之后,顿时觉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倍受鼓舞。我心里想,这首诗可以说前无古人,后难以有来者,如果下工夫背熟的话,对我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我反复朗诵,还上网查了这首诗的创作、写作过程和注释,有了较深的理解,然后再加深记忆,就比较轻松地记住了。
有道是:“眼见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有的人写作时文思泉涌,丽词泉涌,一挥而就,令人佩服。他们为什么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毫无疑问,这就是多读强记。明代进士张溥是江苏太仓人,他写诗文思路灵敏快捷,卓尔不凡,远近闻名,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络绎不绝。张溥往往不起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而且名篇佳句比比皆是,令人拍案称奇!原来张溥从小就有一个习惯,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如此反复七次才停止。因此,他右手的中指长了老茧,终身不能消除。更令人感动的是:冬天手指冻裂,他每天在热水中浸泡数次,又继续专心地抄书。有志者事竟成。后来,他成为明朝著名文学家,把书斋命名为“七录斋”,还有著作《张溥与七录斋》流传于世。但是,有的人在写作时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想不出恰当的字、词、句,老半天也写不了几百字,徒叹无奈,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张溥是一个了不起的榜样,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当然,提倡强记,不是墨守成规,否定创造,限制创新,只是强记了名家的优秀篇章,才有利于不断地发明、创新。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诗句中演化而来的。但是,如果王勃没有大量阅读和强记古人的佳词丽句,就不可能即席挥就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
有道是:“熟能生巧。”从古至今,无数作者、文豪在强记别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古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建树。古代从司马迁到韩愈,现代从梁启超到鲁迅等文坛巨匠都是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博闻强记,与众不同。因此他们的文章犹如神来之笔,拥有雄健之气,恬淡之神,天然之美,字字珠玑,通篇锦绣,千古传颂!正是:博闻强记好处多,持之以恒永受益。一言以蔽之:强记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