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唐顺政郡君许夫人的丈夫是冼夫人几代孙

摘要:

1987年1月19日—27日,广东省考古所协同茂名市博物馆和电白文博人员,在电白霞洞镇狮子岭南面山腰间发掘清理一座唐墓,后被证实为冼夫人后裔孙媳妇许夫人墓。许夫人是十四岁从长安嫁到岭南霞洞冯家村的。至于许夫人嫁冯家何人,谁是她的丈夫,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嫁冼夫人四代孙冯智玳,根据是,新旧《唐书》均明确写许夫人是嫁给冯盎之子,而冯盎此子是潘州刺史,冯盎子孙任潘州刺史的只有智玳、子游二人,而子游是冯盎之孙,智玳既是冯盎之子,又任过潘州刺史,所以冯智玳是许夫人丈夫根据比较充分。

1987年1月19日—27日,广东省考古所协同茂名市博物馆和电白文博人员,在电白霞洞镇狮子岭南面山腰间发掘清理一座唐墓,后被证实为冼夫人后裔孙媳妇许夫人墓。许夫人是十四岁从长安嫁到岭南霞洞冯家村的。至于许夫人嫁冯家何人,谁是她的丈夫,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嫁冼夫人四代孙冯智玳,根据是,新旧《唐书》均明确写许夫人是嫁给冯盎之子,而冯盎此子是潘州刺史,冯盎子孙任潘州刺史的只有智玳、子游二人,而子游是冯盎之孙,智玳既是冯盎之子,又任过潘州刺史,所以冯智玳是许夫人丈夫根据比较充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冼夫人五代孙冯子游才是许夫人丈夫。我持此观点,理由有五。

首先,正史也有错,没有百分百准确

历史上的正史也会有错,只是基本对而已。因为作为中央王朝编的史书,对各地尤其是边远地区基层的事情不可能件件都详细清楚,有的靠间接听闻获得,这就免不了不准确。尤其是对于“南蛮之地”的岭南的事更是如此。霞洞冯氏地处南海之滨,离都城长安路途遥远,古时交通闭塞,讯息不通,而旧《唐书》是五代十国后晋刘昫监修,时高力士等冯氏后人早已故去,根本无法核对,故凭传说间接材料来写。就是在传抄过程中也会抄错,就如当今现代社会一些打字人员,打累了也会按错键一样,免不了出错。所以,正史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准确,在枝节人和事上免不了有错。就拿《唐书》中关于冯子游是冯盎的犹子或族人的记载来说,结果被霞洞出土的冼夫人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碑记证实是错误的,此碑记明确刻记着:“祖知戴”、“父子游”,此碑证明墓主人(冼夫人第六代孙夫妇)祖父是知(智)戴、父亲是冯子游,而智戴是冯盎亲儿子,子游是智戴儿子,所以冯子游是冯盎亲孙子,并非犹子或族人!墓碑记是文物,是家人亲刻的不会出错。这说明,正史地志所记许夫人嫁冯智玳不足为凭。要命的是因旧《唐书》出错,导致新《唐书》等正史及地方志跟着抄错。

其次,冯君衡、高力士和许夫人、冼夫人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的碑记证实许夫人丈夫是冯子游

碑记是文物,是判断历史是非的第一手证据。那么,我们就以冼夫人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碑记、《唐故顺政郡君许夫人墓铭并序》、《赠广州大都督冯公神道碑》、《赠潘州刺史冯君墓铭》、《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兼内侍监上柱国齐国公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铭并序》、《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来考证许夫人是嫁冯智玳还是冯子游。

从许夫人的邑封号为顺政郡君来看,其夫一定是相应的封号。《顺政郡君许夫人墓铭并序》曰:“年十有四,归于冯氏潘州刺史顺政公。”这顺政公是冯子游还是冯智玳呢?冼夫人第六代孙夫妇合葬墓墓志铭曰:“父子游光禄大夫、本州刺史,封□□郡开国公”,残缺2字显然是“顺政”二字,这可以肯定冯子游即“顺政公”和“顺政郡开国公”。

再从冯君衡和高力士的神道碑及墓志铭记述可进一步明确“顺政公”是何人。

《高公力士神道碑》及《高公墓志铭并序》都说冯盎有三子:“智戣为高州刺史、知戴为恩州刺史、智玳为潘州刺史。”

冯君衡神道碑、墓志铭也是类似载述:盎子智戣高州刺史、子智玳恩州刺史、犹子子游潘州刺史。不同的是没智戴的记录,而有冯子游的记录。智玳变为恩州刺史,这是冯智玳从潘州刺史改任恩州刺史。

从上述碑记可见,无论高力士的墓碑记还是冯君衡的碑记都一致只是说冯智玳任哪州刺史,没有“顺政公”或“顺政郡开国公”的封号。是否忘记或漏记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高力士的墓碑记还是冯君衡的墓碑记都十分具体清楚记述冯盎为:盎持节高州都督、广韶十八州总管、赠荆州大都督、封耿国公。职务加封号记录齐全。不会漏冯智玳的封号。

由此最后可十分肯定,“顺政公”、“顺政郡开国公”就是冯子游,许夫人丈夫是冯子游而非冯智玳。

第三、从冯智玳和冯子游任潘州刺史的时间看,许夫人是嫁冯子游

我们先要弄清潘州的建置情况。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注释:“潘州:唐贞观八年以南宕州改名,治所在茂名县(今广东高州),贞观十七年废,永微复置……。”从年龄看,贞观年间的潘州刺史是冯智玳。此时的冯子游还是个小青年,还未具备登上仕途的条件。贞观中他带黄金一舸(船)上京送礼,才打下仕途的基础。

永徽元年复置潘州,冯子游任刺史。那么许夫人何时归于冯氏呢?墓志铭称许夫人“年十有四归于冯氏”。据《隋书》、新旧《唐书》等记载,可以确定许夫人祖父是隋朝高官许善心,父为唐初的许敬宗。许敬宗在永徽元年高宗嗣位,为礼部尚书,侍中、中书令(宰相)。据旧《唐书》载:“高宗嗣位(许敬宗)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高宗继位在贞观二十三年,因此,许夫人嫁于冯氏的时间,不会早于此年。许敬宗从嫁女多纳金宝被劾左授外任,至入为卫尉卿的时间在永徽元年至三年之间,由此推测,许夫人归于冯氏似在永徽元年。此年冯子游刚好任潘州刺史,冯智玳调任恩州刺史。由此可见,许夫人嫁的是冯子游。

第四、冯子游载金到京城活动的情况是许夫人嫁冯子游的佐证

据新《唐书》“列传”载:“冯子游盎族人,以豪侠闻,贞观中入朝载金一舸自隨……。”这一舸金非同小可,摆平了许多事情。他打点送礼京城诸高官,因此深受许敬宗青睐。许敬宗正是看中冯子游的殷实资财,决意把只十四岁的女儿许给冯子游,冯子游也看中许敬宗的当朝地位,加上许夫人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才华横溢,一拍即合,终成姻缘。而历史上却没有半点关于冯智玳这方面的记载。从而佐证了许夫人嫁的是冯子游而不是冯智玳。

第五、从许夫人与冯君衡、高力士的关系来看,冯智玳决不可能是许夫人丈夫

冯子游和冯君衡是堂兄弟,年龄相仿。而许夫人年龄比冯君衡和冯子游都要小,那么,许夫人就不可能是冯君衡母亲。那么,许夫人是冯君衡后妈?也不可能。试想,当朝宰相怎可能把女儿远嫁蛮方做小?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许夫人是高力士祖母,作为朝廷宠臣,又是皇帝敕令撰写的高力士墓碑记不会不把宰相女的祖母提及,但这方面的史料却没半点儿反映。总之,从各方面的因素来看,许夫人的丈夫决不是冼夫人四代孙冯智玳,五代孙冯子游才是她真实的丈夫。

郑显国(作者系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