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发店位于马贵圩后街上。2月18日,时值周末,店里4个理发师傅正在忙个不停,店里店外还坐着一个个等候的老人和小孩。最引人注目的是顾客坐上去理发的那把木椅子,圆底座、粗转轴……一看就是一个“老古董”。六十多岁的张师傅一边剪发一边说:这椅子用了几十年,是父辈们的“传家宝”!
茂名网讯 在高州市东北部山区的马贵圩,有一间看似普通简陋,却承载着父子两代深情的理发店,60年来热心服务于周边群众,深受群众好评。
理发店位于马贵圩后街上。2月18日,时值周末,店里4个理发师傅正在忙个不停,店里店外还坐着一个个等候的老人和小孩。最引人注目的是顾客坐上去理发的那把木椅子,圆底座、粗转轴……一看就是一个“老古董”。六十多岁的张师傅一边剪发一边说:这椅子用了几十年,是父辈们的“传家宝”!
原来,在这里理发的4个师傅中,3个是张姓叔侄,另一个李姓,他们都是这里的“剪二代”,他们的父辈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在这里理发了,店里的“老古董”木椅就是他们父辈那时候用的。
说起他们父辈的理发往事,年纪最大的张师傅说,那时候,理发店还是属于供销社管理,理发收费很便宜,每次1角5分钱,分配按三七开,理发师傅拿七成,三成归集体。每次收费先放进一个特制的箱子里,月末再结算。工作之余,他们的父辈还参加当地的文工团活动,到群众中做宣传工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他们子承父业,一直干到现在,一干又是几十年了。说起收费,他们说,在2013年前后,还是5元钱左右,现在是10元钱。旁边的顾客说,春节期间,别处的理发店都提价了,这里从不提价。师傅们说,来这里理发的大部分都是老顾客,服务和收费都得实在。
来理发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4个师傅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他们说,周末学生放假,来理发的就特别多;每年的春节前还要更多,每人每天理发50人左右,平常每天一般也有10来个。李姓师傅给一个年轻人理发完毕,正拿出手机看一会视频,又一个老人过来了。李师傅热情招呼他坐上那把“老古董”木椅子,给他披上理发围布,拿过梳子和剪子,“嗤……嗤……”又忙开了。那把“老古董”木椅子留下了岁月的印记,也见证着乡村的美丽变迁。
通讯员 黄诒高 冯章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