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信宜

​竹编手艺走进怀乡校园特色文化教育显成效

摘要:

信宜市怀乡镇第一小学和坡头小学,发挥自身有利的条件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校内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

学生学习编织竹器。通讯员廖洪波摄

茂名网讯 取一根竹篾条,沾一下水,学生们手指翻飞,一个个竹篮就编织完成了。信宜市怀乡镇第一小学和坡头小学,发挥自身有利的条件优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校内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

在怀乡镇第一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一簇簇竹林,围墙上的竹文化长廊和教学楼悬挂的竹编饰品,为校园增添了浓浓的竹文化韵味,让人眼前一亮。怀乡是竹器之乡,为了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学校在校园内建起了一座竹文化馆,里面陈列了各种各样的竹编产品,还展出了竹的相关知识。此外,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学习竹编技艺,通过当地手艺人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竹编艺术。

“这个竹文化馆真好,平时在家里只是看着父母编织,而在这里不但可以学到关于竹的许多知识,还可以学到竹器编织的全面系统的知识。”该校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说。

负责竹文化馆的老师表示:“平时学校都把学习竹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来教学,学生们都很喜欢来这里上课。我们将竹器编织的砍竹、破竹、晒竹、去青、破蔑、起底、织身、收口等一系列环节的技巧全部列入教学内容。”

坡头小学利用校园原来的停车场,别出心裁地建起了一间简易的农耕文化展示馆,展出过去农民生产生活的用品用具。此外,还经常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让学生来这里读书、练字,了解这些用具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用处。

现场有位同学对农耕文化展示馆的各样农具的用法用处都很熟悉,比如过去农民伯伯使用的蓑衣,她就讲得很透。她还拿起一本手抄本,说这个手抄本的小字是用毛笔写的,写得非常好,古人那种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真的很值得他们学习,尤其是小本上的字,每一个都是他们练字的好模板。

该校校长表示,现在农村的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于农事活动知之甚少。希望通过展示农耕文化,让孩子增强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祖光 通讯员廖洪波周鹏鸿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