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2022专题 > 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茂名民政“五大体系”更加健全,“两个作用”更加凸显——

​聚焦民生保障 书写幸福答卷

摘要:

茂名市社会组织疫情防控捐赠活动仪式。2022年5月20日,我市举办“520我爱荔”集体婚礼。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局长冯波,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郑冬娅到市社会福利中心与孩子们欢度中秋。 

茂名市社会组织疫情防控捐赠活动仪式。

2022年5月20日,我市举办“520我爱荔”集体婚礼。

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民政局局长冯波,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郑冬娅到市社会福利中心与孩子们欢度中秋。

茂名市颐年苑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油城社区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本版部分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茂名网讯 社会救助不断提质增效,兜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夯实……民政维系民心,民心紧贴民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茂名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履职尽责,以深化构建“大社会救助、大儿童保障、大社会养老、大慈善公益、大社会治理”五大服务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深入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成绩单。

▶▷党建引领新民政展现新担当

2020年9月以来,随着市民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到位,新民政担当新使命,班子团结、凝聚力强,切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厘清了民政工作职责,明确了民政领域“五大体系”建设任务,出台了系列文件,厚实了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的工作基础,顺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任务。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整理印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在全市系统掀起学习热潮,并把学习成果贯穿到民政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

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检查、考核。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好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事项一律经由党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把学党史和“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项目建设、殡葬改革、困难群众保障等工作中,发挥“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了“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民政服务对象不因疫情影响而挨饿受困”两条工作底线。

▶▷解难纾困织密民生保障网

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出发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救助水平稳步提升。

民生答卷,数字为证:2022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月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828元、579元,分别比2018年底提高了190元、139元,增长29.78%、31.59 %;月人均城乡低保补差分别为653元、300元,分别比2018年提高了150元、72 元,增长 29.82%、31.58%。特困供养人员2.53万人,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年人均16091元、11322元,比2018年提高了1076 元、946元,增长了7.17 %、9.12 %,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月人均标准分别达到35元、490元、98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到188元/月·人、252元/月·人,分别比2018年末提高了19.4%、20%。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定期复核和随机抽查制度,将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2018年以来,开展临时救助逾2万人次,人均救助水平达到4000元/人次;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113人次,帮助1283名滞留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

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以来,切实增强信息技术对民政工作的支撑作用,大力开展民政数据治理行动,通过7月份核查比对,全市总差异为2250条,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差异环比上个月差异降低50%。实现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基金管理、经办管理、身份识别“五统一”的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制度,救助比例达到80%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70%,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的救助比例达到100%,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现市、县、镇三级100%全覆盖,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全面提升救助精准化水平。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定期复核和随机抽查制度,将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全面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将出台《茂名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细则》,各地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覆盖率达100%。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个个充满稚气的孩子正在认真聆听老师讲课。这是记者近日在市社会福利中心教学楼所看到的场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建立健全儿童福利相关工作机制,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转型升级,不断构建完善‘大儿童保障体系’,让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得到加强。我们中心的福利医院从原来只有几间房子,到现在有一幢楼,这便是一个最好的体现。”市社会福利中心陆超劲介绍道。

我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孤儿最低养育标准由2018年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2022年每月1949元、1313元,涨幅均超过24%。参照当地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建立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困境儿童帮扶救助力度明显加大。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深入开展“合理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和“百家社会组织走近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牵手行动’”,打造“放心学堂”公益项目。基层儿童工作力量有效增强。全市共有公办儿童福利机构6家,111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906名村(居)儿童主任,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实现全市全覆盖。

一个个真实有力的数据,一项项解难纾困的举措,体现出茂名这个好心之城的民生温度。

▶▷聚焦需求基本社会服务持续优化

宽敞幽雅的活动场所、舒适温馨的房间、一应俱全的功能室……走进茂名市颐年苑,令人耳目一新。一群银发老人做完晨操后,在社工的引领下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整个大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70多岁的杨婆婆开心地对记者说:“我入住这里一年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简直比开心果还要开心。”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保障人人享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民政局科学谋划和逐步完善养老、婚姻、殡葬等民生基本社会服务。2021年4月,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下辖的二级单位茂名市颐年苑投入使用,这里设有床位500张,承担起空巢老人等民政公益兜底对象的抚养工作,并面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让老年人过上有温暖、有品质的晚年幸福生活。

随着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的提质机制改革也不断深化。围绕养老服务总体布局出台了《关于2021-2023年加快茂名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3个养老服务政策文件以及《关于建立茂名市养老服务领域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等3份规范化管理制度文件,基本形成各级财政、社会投入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老年人福利制度基本建立。截至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151个、养老床位23583张,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达37张(较2018年增长17.83%),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4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达2098个(较2018年增长1.6%。)。落实医养结合机制,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共12家。

殡葬改革持续深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1年以来,我市将殡葬改革列入市政府9项年度重点工作之一,集中攻坚提升全市遗体火化率,召开全市殡葬管理工作推进会,定期分析研判形势、部署任务工作,严格执行殡改“一票否决”制度,落实“三坚持”(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细致群众工作)、“四环节”(医院环节、派出所环节、殡葬从业人员环节、村干部环节),全市遗体火化率逐月攀升,从2021年6月53.48%到2022年7月109.44%,彻底扭转了被动落后的局面。继续实施殡葬惠民政策及殡葬公共设施建设“长青计划”,2018年来累计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116670宗,免费总额17270.85万元。推动茂名市殡仪馆扩能改造提升,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益性生态公墓8个。大力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31%。

婚姻登记服务不断优化。全面推行周末和法定节假日预约婚姻登记服务,提供免费结婚登记颁证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推进婚俗改革,运用IP思维推动“520我爱荔”品牌建设,连续两年举办“520我爱荔”集体婚礼活动,打造荔枝文化与爱情文化相融合的品牌。

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慈善事业全民化、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落实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慈善表彰激励措施。2018至2022年,市慈善总会通过举办扶贫济困日活动,共筹集公益慈善资金3054.08万元,资助了一批扶贫济困项目。2020年1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慈善组织积极倡议全民献爱心,依法依规开展募捐活动,市慈善总会共接收捐赠款物607.74万元。承接慈善药品发放业务,援助我市及周边地区血液病、肿瘤患者。从2016年7月起,每年可为血液病、肿瘤患者免费发放价值650多万元的药品。为5000名困境老人免费安装了远程智能关爱设备“关爱铃(好心铃)”。全市福利彩票发行系统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至2022年,我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9.3亿元,为国家筹集的福利彩票公益金2.12亿元,为全市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区划地名不断优化。2018年以来,全市共撤销镇1个,新设街道3个。圆满完成茂名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共普查地名约54418条,制作地名成果图540张,采集多媒体信息95135条,查清各类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顺利完成茂名市第三轮界线联检工作,全面部署和启动第四轮界线联检,扎实开展界线领域风险排查防范化解工作。

▶▷完善体制激发社区治理效能

立足小窗口,服务大民生。油城社区是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前很多事务要跑到相关部门才能办好,现在可好了,大多在这里就可以搞定,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社区工作人员热情有礼,令人倍感贴心。”前来油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李梓敏,提起今昔变化赞不绝口。

社区“脱胎换骨”的背后,蕴藏着一串“治理密码”。作为五星社区,油城社区竭力打造“一站式、高效率”的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办事体验。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社区治理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创新,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2021年,我市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市1904个村(社区)共选出12559名“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6岁。村(居)民自治实践不断深化。推进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全面推进村(居)务公开设施建设标准化、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时间经常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地点公众化的“五化”创建活动,建立村务公开考评通报机制。实现村(居)务监督全覆盖。推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我市1904个村(社区)已完成修订任务。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梳理社区工作事项,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2022年,我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面积达到每百户30㎡的城市社区71个、农村社区72个,全市城乡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数量共24个。

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政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的社会组织工作新格局,有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2804家,其中市本级社会组织648家。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更加有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写入社会组织章程,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更加有效,2022年管辖基层党组织28个,党员272名。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更加便民。健全社会组织管理机制,降低准入条件,减少成立的程序和时限,完成窗口一站式业务审批办理,实现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实行“三证合一”。2018年以来,全市共增加社会组织1156个家,增长率70%。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常态化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收到非法社会举报线索35条,发现非法社会组织5个,曝光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数量1个,已100%处置。推进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强化对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和严重违法失信的动态管理。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任务。不断优化民政领域营商环境,加大清理整治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

社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制订出台了《茂名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等政策文件,全市考取社工证人员达到1109人,全市注册登记的民办社工机构增至55家。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服务设施为依托,拓展服务范围,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专业服务。深入推进“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已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112个、村(居)社会工作服务点64个,招聘专业社工541人、专职社工督导员10人,将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社会工作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专业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017年以来民政部门福彩公益金投入社会工作的资金达600多万元,每年3月份开展以“幸福茂名、社工同行”为主题的岭南社工宣传周活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全市共登记注册志愿组织服务团体7523个、注册的志愿者达88.2万人;全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达69个。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站在新的起点上,市民政局将不断深化民政领域“五大体系”建设,用心用情补齐社会福利领域短板,全力加强民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将好心精神融入民政工作中,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保障体系,更好守护茂名人民幸福生活,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温国 通讯员 林国清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编辑:林奕余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