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经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鉴定,茂名市博物馆新增国家一级文物1件(套),为明代广东监察御史涂湘诗碑。另外还新增国家二级文物1件(套)、三级文物17件(套)。这些文物都是该馆2008年以来从民间征集的,且有多件文物与本土历史文物有关,对提升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级别和研究我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文物“明代广东监察御史涂湘诗碑”。
诗碑上的文字。通讯员 文博 摄
茂名网讯 近日,经省文物鉴定站专家鉴定,茂名市博物馆新增国家一级文物1件(套),为明代广东监察御史涂湘诗碑。另外还新增国家二级文物1件(套)、三级文物17件(套)。这些文物都是该馆2008年以来从民间征集的,且有多件文物与本土历史文物有关,对提升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级别和研究我市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茂名是一个因石油而新建的城市,茂名市博物馆在1986年筹建时仅有当时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拨的200多件文物,本地出土和征集的文物很少,藏品严重不足是制约该馆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大文物征集力度,增加文物藏品数量成了该馆的首要任务。据统计,从2008年至2021年底,该馆新增馆藏文物2795件(套),其中征集(捐赠)文物2388件(套),省拨文物407件(套)。这些文物不仅有效充实了该馆的馆藏文物,而且为举办陈列展览提供了有力的文物藏品保障,为我市文博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本次鉴定的文物中既有商代到春秋战国、汉代、明代的青铜器、铁器、陶器、碑刻等,也有清代到民国的民俗文物。其中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是“明代广东监察御史涂湘诗碑”。该诗碑是茂名市博物馆2008年在当时的茂港区羊角镇征集的。该碑保存基本完整,原料采用当地玄武岩,型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碑文包含楷、 行、草三种字体,笔法雄健娴熟。内容分为序、五首诗及落款,反映明嘉靖五年广东监察御史涂相巡历高州等府后,经古驿道返回省城途中的所见所感。该诗碑历史信息丰富,既包含古潘驿、那夏驿等岭南古驿道名称以及浮山岭等古地名,又反映了当时高温干旱的史实和使用熏香驱除瘴气的习俗等。诗文能够与古代县志等文献记载相对应,并加以校正。该石碑是研究明代南粤古驿道、监察制度、文学作品、碑刻艺术及古代茂名风土人情的珍贵实物,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另外,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是“战国青铜蟠虺纹敦”。此青铜器宽32厘米、高22厘米,是2019年12月征集,是研究战国青铜器的重要实物。此外,还有被鉴定为三级文物的一套“中华民国木水碾”。此水碾是市博物馆2009年在信宜市朱砂镇征集的,成套水碾构件保存完整,体型硕大,较为少见。现按原貌1:1的比例在茂名市博物馆民俗展厅重新装配展出。该套水碾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得最完整,并进入博物馆展览的一套水碾,反映民国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茂名地区利用水力机械化加工粮食的历史,代表当时比较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另外还有被鉴定为三级文物的一块“清代敕封匾”,是市博物馆2011年在电白区羊角镇一户农家发现并征集的,是研究清代封典制度的重要实物。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彤彤 通讯员陈朝晖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