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明相杨一清与化州拖罗饼

摘要: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美为先。美食是一种文化,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都为美食点赞,有些文化名人便是美食家。

632176be11966.jpg

海龙阁拖罗饼

■陈红胜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美为先。美食是一种文化,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都为美食点赞,有些文化名人便是美食家。如北宋大文豪苏轼发明“东坡肉”,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袁枚为豆腐“三折腰”。本文且说说明相杨一清与化州美食拖罗饼的逸事。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号邃庵、石淙,生于化州。其父杨景,祖籍云南安宁,时任化州同知(州官副职),其母张氏,贤惠淑德。明代岭南才子化州学士陈鉴在《石龙赋》中写道:州治有石龙,石龙鸣,必瑞应。“景泰中三日鸣,应于州同生子一清,后为相。”一清4岁入学宫读书,7岁能作诗对,人称神童;11岁随父迁至湖南马陵,不久被荐举入翰林院学习;14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他从政为官50余年,历任户、兵部尚书,陕西三边军务总制,督理马政,修筑长城,兴书重教,曾平息安化王之乱和计诛贪官刘瑾。他乃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中枢重臣,位列三公,官至内阁首辅。明代废宰相设首辅,行相国事。相当于如今的国务院总理。一清于正德十年任首辅,后因被诬下野,于嘉靖五年再次召入首辅。他为官刚正,功昭日月,被朝廷尊为景邃公、文襄公。杨一清著有《西征日知录》《石淙诗钞》《明伦大典》等书籍十多部,堪称文武全才。化州人民对杨一清敬仰有嘉,筑有景邃台纪念他。

说说化州拖罗饼。化州历史悠久,人文得天独厚,美食多多,而拖罗饼乃“名小吃”之一。化州拖罗饼源于唐代贞观年间,为民间手艺制作,选用上乘的面粉、海南椰丝和本地白糖、花生油等原料精心制作。工艺流程独特,单是椰丝馅料,就经过洗、炒、焖、切、烘、凉、拌等多重工艺。饼皮工艺就更不用说了。因而形成饼皮金黄而薄,馅料足实,质脱味香,食之不腻、不燥、不热,齿颊留香的月饼,是中秋佳节人们喝茶赏月的上佳食品。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已于2011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化州如今有多家饼厂生产,标准统一,各具特色。化州拖罗饼于2003年被广东烹饪协会评定为“广东名小吃”,同年其又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小吃”。

杨一清自幼便有机会吃上拖罗饼,每年中秋更是爱与长辈们一起吃饼赏月,吟诗作对。7岁那年,又逢中秋月圆,父母亲在门前空地早早摆好茶点、果品,烧香拜月。一清的二舅父和舅母也应约来赏月喝茶。二舅父是秀才出身,爱吟诗赋联。他想试试外甥这神童的文才,于是在席间出一联给一清作对。他说:吃饼看圆月。一清很快便对出:读书望成龙。二舅说好,接着又出一联:二舅欣吟李杜诗。这是下联。一清眨了眨眼,顺手拿来一块月饼,边吃边说出上联:一清爱吃拖罗饼。在座的长辈都鼓起了掌。二舅母赞道:“小子日后一定成大才子!”一清不负众望,长大后果然成明朝相国。

正德三年三月至正德五年四月这段时间,杨一清因被贪官刘瑾诬告,无官而归故里化州,寄住在南山寺。主持南山寺的通慧和尚,学识渊博,见闻甚广。一清与通慧二人常常谈古论今,言禅说佛。这年中秋节,二人在山门前吃饼赏月。饼无疑是化州拖罗饼,除了一清喜爱还因为和尚素食,佛门不吃有猪肉为馅制作的月饼。一清即兴吟诗:“饼香盈古寺,和尚望嫦娥。惟有心神静,方能见佛陀。”通慧见一清似有心事,便出口道:“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一清说:“我的心始终不变!”“阿弥陀佛!”通慧和尚站起来合掌念佛……一清应召返京后,两人仍有书函来往。每年通慧还寄化橘红和拖罗饼给杨一清。

正德十年(1515),杨一清任内阁首辅。这年中秋节,京城照例举行各种赏月活动,如拜月娘、吃瓜果、吃月饼、吃螃蟹、猜灯谜等等。皇帝这天不上朝,百官也不用上朝,夜里参加各种欢庆活动。节前一天,杨一清收到家乡南山寺通慧和尚寄给他的一盒拖罗饼,他决定呈献给皇上尝尝家乡美食。于是在傍晚时分,他通过御膳房推荐,捧着月饼进宫见皇上。正德年间皇帝乃明武宗朱厚照,与首辅杨一清关系甚密。杨一清献上月饼说明来意,并着力介绍家乡化州拖罗饼的色香味美。朱厚照说:“让朕先尝尝吧!”杨一清将饼盒打开,现出一只如圆月一般金黄扑香的大饼,约三斤来重。御膳房的侍食者用银匙挑了一块饼呈给皇上:“万岁,开金口尝尝吧!”朱厚照吃了这块饼,顿觉香气满喉,比吃山珍海味还爽,接着又吃一块,一块又一块,赞不绝口,他说:“吃上化州拖罗饼,恍如揽月在胸中。朕甚爱之!”眼看一只大饼去了四分之一,剩下的部分,他指示送去后宫给皇后与妃子们尝尝美味。朱厚照对杨一清说:“爱卿家乡有两件宝,一是橘红,二是拖罗饼。橘红经你推荐已定为朝廷贡品,拖罗饼可否也定为贡品?”杨一清说:“万岁,拖罗饼不同于橘红。橘红是百姓种植出来的,如生产水果。拖罗饼是民间作坊制作的,馅料椰子丝要漂洋过海到海南岛购进,不容易生产,而且作为万岁食品,必经御膳房监制。这就免贡了吧!以后每年中秋,如果万岁想吃拖罗饼,我叫家乡寄来就是。”皇上点了点头,表示默许。从此杨一清在朝廷的威望越来越高。

“吃上化州拖罗饼,恍如揽月在胸中。”明武宗这句话,杨一清明白,皇上揽的“月”是指后宫中的一位爱妃,当然亦指九天上的圆月。如今这句赞词竟成了化州拖罗饼的广告用语。于是化州人说:明相杨一清是推介化州美食文化的大功臣。化州美食文化,要传承保护,更要创新发展,此乃笔者写本文之初衷吧!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