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 > 高州

高州​古丁斗阳邹公祠:幅幅木雕吉祥如意

摘要:

在高州市古丁镇马丽村委河边村有一座约1156平方米的“斗阳邹公祠”,祠中的木雕装饰在高州乡村祠堂中堪称一绝,是一座保存较好,较有代表性的一座祠堂。

富贵有喜。

福在眼前。

公祠里悬挂着光緒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科,邹荣标被钦点蓝翎侍卫的牌匾。

麟吐玉书。

扫一扫 看视频

茂名网讯  在高州市古丁镇马丽村委河边村有一座约1156平方米的“斗阳邹公祠”,祠中的木雕装饰在高州乡村祠堂中堪称一绝,是一座保存较好,较有代表性的一座祠堂。

木雕装饰见长的古祠曾作为学校

斗阳邹公祠始建于清代,坐西南向东北,背靠一座弧形小山,面向河流。面阔和通进深都约是34米,三进四合院布局。

站在祠外看,除石质大门框颇圆润大气引人夺目外,它和高州市大多数古建筑一样,没有金碧辉煌的画栋雕梁,也没有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只是一座朴朴实实的乡土建筑。

推门进祠,顿觉祠内中厅宽阔,梁上精美木雕即映入眼帘。木雕是我国传统装饰工艺,古代建筑多有使用木雕装饰。斗阳邹公祠中厅保存有不少完美的木雕装饰,为该祠的一大特色。

村中几位退休多年的邹姓老伯热情为记者介绍祠堂的历史。据介绍,这座祠堂建成后就成为当地的教书育人的地方,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约是1991年),马丽小学建新校后才搬离。在新中国成立前,在祠中廊屋中设私塾,后成立马丽小学,曾设过初中部。在上世纪80年代末,在此读书的人最多,达600人左右。带记者前来采访的村干部陈国光告诉记者,他就是在此读了6年小学,他到镇上读初中后,这里才搬离。当年作为学校时,后面及左右还加建过课室,现已拆除。头进大厅的瓦面也在学校搬离后换上预制水泥板。

一枕二面雕,幅幅意不同

据了解,该祠保存相对完好,在布局、结构、用材等方面体现出鲜明岭南建筑风格,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实物资料。更可贵的是它有着别具一格的自身特色,那就是在所有木构件上满施精美的雕饰,包括梁、檩、斗拱、瓜柱、驼墩、槅扇等。这些木雕不仅精美,而且蕴含吉祥寓意,多用花木、鸟兽以及卷草、祥云、几何图案等巧妙结合,或谐音,或表意,组成寓意吉祥的图案。

邹伯介绍说,原中厅及三进都有屏风,屏风上的雕刻十分精美,中厅的还有封檐板,上面雕刻的是“百鸟朝凤”,个个小鸟栩栩如生。可惜这些都在上世纪60年代被人为毁掉。雕刻所用的木材一般是当地的樟木,也有少量楠木。

关于当年建祠的故事,在村中流传着雕刻师傅与徒弟的故事:徒弟在凿刻一个小鸟头部时不小心把鸟头凿掉了,吓得师傅全身冒冷汗,凿坏了可是要赔呀!可是徒弟却很冷静,把该鸟造型改为“回头鸟”,比之前的设计更漂亮了。

据记者观察,该祠从头进到三进中间部位二边各有8条青砖砌就的立柱,二边立柱间为5米宽,目前保存最好的就是中厅部分的梁上雕刻,一边有5个枕木,而枕木二面都有雕刻,且雕刻造型各不相同。

纵观全祠雕刻后,记者选几幅有代表性的木雕装饰图,请邹伯伯们解说其寓意。

鱼化龙:这是前廊檐柱上的装饰性斗拱,其头部雕成龙头,身和尾却是鱼,正是一种鱼龙变化形象,俗称鱼化龙,即表示一登龙门便出人头地。这是古代寓意科举金榜题名的常用装饰题材。

福从天降:正殿梁架一个驼墩上的雕刻,图中一对蝙蝠游弋于祥云中,因“蝠”与“福”同音,寓意“福从天降”。

福在眼前:正檩下托木的一幅浮雕,上雕一蝙蝠,下雕一个金元宝,寓意“福在眼前”。

富贵有喜:驼墩上刻月、桂花和喜鹊,“桂”与“贵”同音,喜鹊代表喜事,寓意“富贵有喜”。

安居图:图中雕几朵菊花和一只鹌鹑,“菊”与”居”同音,“鹌”与“安”同音,古代图案常以此两物一起寓意“安居乐业”。

一路连科:这也是正殿梁架一个托墩上的木雕,图中有荷花,花下立一只昂首向前的白鹭,荷花即莲花,“鹭”与“路同音,寓意“一路连科”,即科甲连登之意。

榴开百子:这是侧廊隔扇顶板上的一幅浮雕,因石榴多籽(多子),故以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图中雕石榴开花,蔓向两边散开,且连绵不断,有子孙后代绵延不绝之意。

爵禄封侯:此处驼墩上刻一鹿昂首回头,一猴子坐于树上,花间有一雀和一蜜蜂,取其谐音正是“爵禄封侯”之意。

麟吐玉书:相传孔子降生前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不居其位,后世便以麒麟吐书寓意生子有大出息。

双喜图:位于正梁下,是高州常见的双喜(囍)字,此处的“囍”字非常独特,是由两条龙作盘旋升腾状组成,既符合粤西乡土建筑习惯,又寓有龙腾富贵、龙凤呈祥的吉祥意义。

木雕是高州古建筑常见装饰,而吉祥寓意以及美好愿望的实现就是人们寄托在木雕作品上的文化。斗阳邹公祠的木雕装饰既是古代木作匠人的艺术精品,又是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刻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这间祠堂出了兄弟两武官

记者发现,在中厅右侧悬挂着二幅文字,其中一幅是黑色石板上刻的“武进士邹荣标简介(1861-1909)”,据上面介绍,邹荣标于1861年8月14日出生在高州古丁马丽斗阳邹公祠属下的地並田村(1961年4月1日前属信宜县管辖),邹荣标于清光绪十七年考取武举,甲午年兵部考选差官,荣获乙未科殿试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钦点蓝翎侍卫(在朝做一任侍卫官)。后读南洋陆军学堂,毕业后授江西省建昌府守府,卒谥武襄。

据墙上碑文所述,据《大清历朝实录》原文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冬十月三十,殿试中式武举于太和殿前。十一月初三,光绪皇帝御紫光阁阅中式武举马步射。初四,皇帝御景运门外箭亭阅视中式武举技勇。御乾清宫引见中式武举,亲定甲乙。初五,光绪帝至太和殿传胪,恩赐一甲潘涛、武国栋、王燧皋三人武进士及第,二甲邹荣标等武进士出身,三甲毛连彩等同武进士出身”(2018年《中国档案》03期记载相同。)

据《信宜县志》记录“信宜史记十名进士、九文一武,其中明朝进士三人……,清朝文进士六人……,唯一武进士是邹荣标”。

据碑文所记,荣标的长兄荣芳是光绪十六年已丑恩科武举人,诰封都尉,加职超武都尉。

在中厅左侧,记者看到还保存着荣芳、荣标及族人练武时用的两块练武石,一块有300多斤重。

在另一块装裱的牌上,则是“武进士荣标简介与轶事”,更详细地记录了一些有关荣标力大无穷的故事及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得到古丁马贵至平塘等地村民爱戴的故事,并介绍了其追随孙中山,购买枪支给同盟会,及逝世的有关记录。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甘杨松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