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母校的今昔

摘要:

母校——高州市大井中学已穿越八十个春秋,去年本人有幸受母校的邀请,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八十周年校庆活动。

20世纪40年代,高州市大井中学曾更名为“文健中学”。

陈祖瑞

母校——高州市大井中学已穿越八十个春秋,去年本人有幸受母校的邀请,作为校友代表参加八十周年校庆活动。在活动期间,偶然听到个别校友对母校原名称的来由的闲谈,这引起我对母校的一些回忆。大井中学的前身是私立“导正”中学,也曾改名为“文健”中学,茂名县第八中学。母校就像一个温暖的摇篮,哺育我们成长,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她曾几次搬迁,几经沧桑,但我们对她始终都有着很大的眷恋。

记忆中的母校旧貌

导正中学前身源于香港,创办人是黄冠章,由于日本入侵,香港沦陷,导正中学停办。1941年春,在其挚友江茂森的引荐下,到江先生的家乡,茂名县青井(大井)乡斗塘咀坳劈山建校,沿用香港办学时的名称——导正中学。校园为一所坐北向南的四合院,头座四个课室,两端及课室之间有教师宿舍或级室;校园东西两侧廊屋,是师、生宿舍及功能室,南端也有教室;头座低3米为一个可容纳约400多人的广场,平时学校集会或体操都在那里进行。广场西侧中央坐西向东是一座红墙黄瓦的黄冠章校长纪念亭。学校设初、高中共九个班,生源来自茂名县的西北部,信宜县的西南部,化州县的东北部及广西北流、陆川、容县的南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由茂名县人民政府接收为公办中学,并从地处偏僻处迁往大井圩边陈、容两祠为校舍(原校舍改为公办导正完全小学),更名为茂名县第八中学。

1958年,拆除两祠堂搬迁到大井旧圩山(后改名文化山)新建校舍,更名为高州大井中学(因原茂名县改称高州县)。学校依山傍水,坐北向南,背倚文化山,校门横向东方,面临广海公路(旧207国道)、鉴江河畔。校园占地面积达45亩,井然有序五排校舍,分东、西、中三条纵向校道。校道与校道之间分别按两个课室并夹有三间教师宿舍(或级室)的设计建造,每排三幢均为砖、瓦木结构。整个校园动静分明,学习区、生活区分设合理。校舍西边为运动场,运动场南端是可容纳400多人的会堂,会堂旁边是师生饭堂。一进入校门便是一个10多亩的学校小农场,学校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半小时的课外活动,其中各班有一个10人组成的青菜小组,他们在课外活动中是专职管理本班农场中的蔬菜,那时全校师生的蔬菜是自给自足的。当时大井中学还是初级中学,共八个班,生源来自潭头、大井、大潮、东岸、曹江、南塘(部分)等地,1966年前招生凭志愿,由县统一考试后录取,新生名单面向全县张榜公布,人数按当年毕业班数而定。1968年秋后开办高中,1978年秋季恢复招收初中,从此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随着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原导正中学(后为导正小学,再后更名青山小学)也好,现大井中学也罢,经过改危、普九及教育创强,原来建筑物再找不到痕迹。不过现青山小学校门前植于1943年的三棵台湾相思树,依然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像向我们诉说着大井中学的前身——导正中学的历史。那广场与前座教室之间的花岗岩石块砌成的挡土墙依然挺直,仿佛在告诫同学,“人要正直,要担当作为”;还有现大井中学中间校道由省水利部门设立于1952年的珠江水准点,虽然校道几经升级改造,但是它一直在默默守护着莘莘学子,勉励他们学习上要励志、笃学,做人做事要有准则——崇德、善行,积极向上、报效祖国!

校名的由来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导正中学校长黄冠章在校去世,其妻江瑞云(时任教导主任)带家眷回香港接收财产,导正中学由江茂森、江兰舫、江荫棠等人合办,并从其先祖蒸尝中划出部分补充办学经费,更名为文健中学。至于导正中学是否是为纪念黄冠章先父而取校名,文健中学是不是江氏一位祖先的名字,一直都有人猜疑。更有甚者,在1965年3月,当我在导正小学读六年级时的一天中午,同学们正在学生宿舍午睡,忽然一名同学大声说,导正是黄冠章父亲的名字,属封资修啥啥。其他的同学听后也加入议论起来,讨论越来越激烈,惊动了校长、教导主任及班主任。他们三人同时进入宿舍问及了解议论的内容后,提醒同学注意休息,上好下午的课。事至5月的一天上午,学校正门的“学习园地”上贴了一张盖有大井人民公社公章的公告,内容是经上级批准,导正大队更名为“青山大队”,导正小学更名为“青山小学”,从此,以“导正”命名的单位更名迭代,连“导正”二字也消减淡化。

1995年,我在大井镇政府工作时,到青山管理区下降村拜访了江可伯先生的同宗、同村、同学以及江茂森文化中心负责人江传贤老师,并到茂名市专访了1943年就读“导正”“文健”中学至初、高中毕业的陈祖彬(国家曾派任香港盐业银行经理,后任茂名外管局长)老校友,以及离休后在市区居住的刘汉柱老师(曾任导正、文健、大井中学语文老师)。他们证实的母校名称的由来与江传贤老师阐述的完全一致。

导正中学不是以黄冠章之父取名,而是以《论语》为政篇“道(导)之以政(正)”之意,同时学校把“培养教导学生成为有文化知识,品行端正的人”作为办学宗旨。因而取校名“导正中学”。后改“文健中学”,一是由江氏十世祖济川、字“文舟”,十一世祖汝健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二是寓意和办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文化知识,使之健康成长,取名“文健中学”。2011年,大井中学建校70周年的前夕,经叙述、核对后写进了校史,从此“导正中学”“文健中学”正本清源。

今日之母校

“喜育英贤合力名扬岭表嘉声远,秉持德智兼优胸蕴神州志向高”!这是高州市原市委书记邹继海赠给大井中学综合大楼大堂的一副对联,也是大井中学的如实写照。今日的母校在历届校长、班子的运筹帷幄和上级的领导下,校园面积达235亩,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碧草如茵,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绿化率超过56.2%)。发展成为可容纳80个教学班,师生员工达6000多人的一所完全中学,也是茂名地区农村中学中“校园环境一流、教学设备一流,师资配备一流,校风、学风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大井中学相继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大井中学曾被中央领导同志称赞是“农村中学的一面旗帜”。

“文化山青梓楠绿,鉴江水碧桃李红”,大井中学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质量上乘而享有盛誉,近年来,又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大井中学赢得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啊!母校——大井中学,我们一直以您为荣!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张  越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