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陈年往事

​我给村民讲革命故事

摘要:

一天两次讲述老家“开天窗吊谷支援游击队”的故事和“红斗”故事,真是感到有点巧合。

■程寿煌

一天两次讲述老家“开天窗吊谷支援游击队”的故事和“红斗”故事,真是感到有点巧合。

那天上午,从八块垌书香楼去双砥余桓家里,看见有几位村民围在一起饮茶。我坐近他们,就给他们讲九路革命入朱砂活动的历史,主要是讲信宜西区游击队来朱砂双砥扶竹径村,开天窗吊谷取粮的故事。1949年春,信宜西区游击队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粮食。西区党组织派罗卓群同志来扶竹径国民党大胜乡田赋仓,找李秀慧、吴明亮游击队员筹集粮食。三人经过商量,决定从大胜乡田赋仓取粮支援信宜西区游击队。当时,虽然只有李、吴两人守田赋仓,但田赋仓门的钥匙不在他们手里,如果打烂锁头开门取粮容易被敌人发现。吴明亮提出从屋顶开天窗吊谷取粮的办法,罗、李一致赞同,约定正月十五日晚吊谷取粮。吴明亮准备开天窗工具,罗卓群回万安组织挑粮队,两晚吊谷取粮120多担,有力地支援了信宜西区游击队。第三天,国民党大胜乡公所发现田赋仓少了许多谷,就到处追捕李、吴两人。李秀慧、吴明亮闻风而走,直奔万安,寻找游击队,党组织安排他们去广西避下风头。他们两人在革命斗争和经受磨难中,产生了爱情,结成了革命伴侣。

讲完“开天窗吊谷支援游击队”的故事,饮完茶,离开茶座走出厅,看见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兵陆增汉同志正在观看挂放在厅里的“红斗”故事,我便给他讲述“红斗”故事的由来。1949年秋一天深夜,朱砂游击队长黄家阡,带领几十名游击队员来八块垌交通联络站住宿,第二天早上去双砥扶竹径国民党大胜乡田赋仓出谷碾米,挑回八块垌程氏祖屋大门口地堂,用程万全家的木斗量米分给群众,量米煮饭。这个木斗因游击队用来量米,被称为红斗。2003年5月15日,将红斗捐赠给茂名市博物馆。从同年7月1日起到现在,红斗一直在茂名市博物馆展出。

在座村民听后,对九路革命入朱砂活动的历史有所了解。他们说:“不听不知道,听后才知道,在我们村里就有九路革命入朱砂的故事。”扶竹径村民余德孚说:“在我们祖屋,在我们眼皮底下,就有九路革命入朱砂的故事。”

下午起床,饮过茶,在书香楼二楼写日记,记录上午在双砥余桓家里给村民讲革命故事一事。真是巧合,刚写完日记,二仔程力耘从上海拨来视频通话说,大孙程星岳讲,爷爷有许多革命故事,要听爷爷讲革命故事。小孙程星磊听到哥哥叫爷爷讲故事的消息,也赶快走近与哥哥一起听。我说:“好,给你们讲革命故事,先讲‘开天窗吊谷支援游击队的故事’。”讲到在屋顶开天窗时,程星岳急着问:“屋顶能开天窗吗?”他爸爸给他解释说,田赋仓的屋顶,不像我们住房的屋顶是钢筋水泥结构,难开天窗;而是像我们老家祖屋的屋顶是木瓦结构,容易开天窗。程力耘看到这样说,他们还是不明白,就上网查木瓦结构的屋顶房屋给他们看。他们明白了,我再继续把故事讲下去。

当我说故事讲完时,两个孙都异口同声地说:“爷爷,还想听你讲革命故事。”我问他们,你们春节回老家,我给你们讲过的“红斗”故事,还记得起吗?他们回答:“记不起了。”我说:“好,再给你们讲一遍!”讲完,再问他们:“记起了吗?”他们说:“想起了,多谢爷爷!”

近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哪里人来到八块垌,我都会给他们讲述九路革命入朱砂活动的历史;我无论去到哪里,也会给那里的人讲述九路革命入朱砂活动的历史,让身边越来越多人了解茂名的革命历史。我这个习惯,将继续保持下去,让红色基因在朱砂广泛流传,为朱砂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张  越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