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招为杰,一位刻章的手艺人。1987年就替人雕刻私章,画人像。在茂名街头,手执刻刀就是35年。
招为杰向记者展示印章作品《好心茂名》。
雕刻中的《好心茂名》印章。
招为杰,一位刻章的手艺人。1987年就替人雕刻私章,画人像。在茂名街头,手执刻刀就是35年。摊档从街边的小桌子搬到了临街的铺子,不变的是他对雕刻手艺的执着。近日,记者走进招为杰的铺子,一睹其刻章之妙。
年少爱好书画,自学成才刻章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官山四路的“兰箭刻字社”。在得知记者来意后,招为杰将自己刻章从艺的经历娓娓道来。
招为杰,信宜金垌人,自少爱好书画和篆刻艺术。他走上雕刻之路,没有师傅教,是凭借着个人爱好自学的。
在上世纪70年代,他参加高考不成功后就走向“从艺之路”,在海南的保亭、陵水等地上街为人刻私章。1987年,他回到了茂名,一度在公司做业务,因离不开自己的爱好,1990年就在人民南路摆上一张小桌子,以雕刻私章画人像营生,一干就是几年,后又搬到博物馆商业走廊,后因环境整改就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官山四路。在茂名,他手执刻刀至今已30多年,目前从个人爱好出发,闲来有感,就刻上一方艺术章,留下社会记忆。
招为杰介绍说,他年轻时曾务农、务工、经历了下岗,回到茂名后从1990年起就一直以刻章为业。多年的坚持使他的刻章技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995年茂名市村镇技术人员专业职称评审,他获“工艺美术师”职称,2015年获广东省印章行业协会授予的“印章大师”称号。从小喜欢书画刻章,以此为业,正合其性格。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他坚持了初心。1997年他注册“茂名市兰箭刻字社”,从街边的小桌子搬进了官山四路临街的铺面。
默耕方寸 寄志寄情
在招为杰铺面,设备不多,一套电脑刻字机,一套打磨设备,其他就是刻刀了。橱柜中摆放了不少用于刻章的石材、胶材。
见记者在认真地观看石材,招为杰向记者介绍起了雕刻用石材的特色。硬度大的石材只能动用“钻”来刻,而传统刀雕就要选择“受刀”的石材。如中国四大名石: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这是他们常备的石材。说着,他挑了一块巴林石,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并立即动刀,几分钟时间,一方“好心茂名”印章就出来了。
招为杰现独守一隅,默耕方寸,乐得其所;偶有弦动之处,即寄情金石、作诗抒怀!记者从其手机收藏中看到了几首诗:
镌印感怀
其一
气势来心底,挥刀劲似风。
乾坤方寸里,公义万民中。
其二
繁杂喧嚣处,难逢半日闲。
惟思心上白,寄语玺云间。
除诗外,记者发现,他还收藏了不少自己的篆刻作品。如“天道酬勤”“道济天下”“爱我中华”“以德服人”“为人民”“不忘初心”等,每一方印章,都有他在某一时期的特征,是他心灵的触动。
他说,寄情金石,就是寄志寄情。
先后带过两位徒弟
至今,招为杰先后教过两位徒弟,带着他们走向印章雕刻之路。
多年前,他曾带过坡心镇一位年轻人,随着电脑雕刻技术的出现,手工雕刻已难维持,该年轻人在印章雕刻路上没走多久就转行另谋出路。近年,招为杰又带出一位年轻人从事着印章雕刻行业。
在采访中,招为杰对老一辈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对当年在河西街边雕刻时所认识的老一辈雕刻人记忆犹深。“随着年纪的增长,眼力与手部力量已不大如以前了。”招为杰手持刻刀,发出了感慨。
手工雕刻的篆刻艺人在印章行业圈子已不多,招为杰心中坚守着儿时爱好。“天运人工道不同,生花妙笔舞春风。且将佳句镂金石,铁划银钩气如虹。”他作的这首诗,或许就是他内心最好的写照。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甘杨松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张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