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64岁的孙贵龙,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超过8年的党龄。“我是‘年轻’的新党员,就要向老党员们学习靠拢,要冲在前面,不断学习,勤干快干!”孙贵龙常常笑着说。8年来,孙贵龙时刻以“年轻”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创文”、“创卫”、圩街改造、乡村振兴、矛盾化解、公益慈善等方面跑得比老党员更快,靠得更前,彰显了党员的初心本色。
3月5日,我们迎来了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
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向上”与“向善”的人生姿态。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具“雷锋精神”的人们。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他们把人民挂在心上,放在行动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今日,《南方日报·高州视窗》推出学雷锋纪念日特别报道,关注那些我们身边“学雷锋”的榜样,讲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平静的生活中,用忠诚和爱,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故事。
孙贵龙拿着大喇叭督促大家自觉维护“创卫”成果。 受访者供图
64岁“年轻”党员的初心本色——石板镇党员 孙贵龙
“你这个垃圾桶要收到店铺内,不能放在路边,下次再见到就处罚啦!”“你这个广告牌要收回去,放出来违反‘门前三包’规定,起的可是反面宣传效果,大家都不来光顾了。”……在高州市石板镇的圩街上,三五个戴着红袖章,胸前别着党员徽章,精神抖擞的卫生监督员不定时巡视检查各路段的卫生、秩序情况,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大喇叭,时而严肃地通报检查情况,时而苦口婆心地呼吁广大群众要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创卫成果,声音洪亮有力。他就是64岁的“年轻”党员孙贵龙。
今年64岁的孙贵龙,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超过8年的党龄。“我是‘年轻’的新党员,就要向老党员们学习靠拢,要冲在前面,不断学习,勤干快干!”孙贵龙常常笑着说。8年来,孙贵龙时刻以“年轻”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在“创文”、“创卫”、圩街改造、乡村振兴、矛盾化解、公益慈善等方面跑得比老党员更快,靠得更前,彰显了党员的初心本色。
主动请缨当“圩长”
在去年的“创卫”工作中,在派发完“创卫”相关的传单、宣传册,拉横幅,发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之后,孙贵龙觉得还差点什么,有没有一种简单有效又直接的宣传方式?孙贵龙灵机一动,随手拿起大喇叭,走上街,不厌其烦地反复大声“念叨”:“什么是‘门前三包’?‘门前三包’是指包环境卫生、包市容秩序、包绿化美化!”孙贵龙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反复宣传着“创卫”常识。一路上,看到不文明行为,孙贵龙还会加大音量,当场“曝光”。“这位同志,多着急也不能乱停车啊,大家说是不是?”……这种“土方法”收到了“奇效果”。喊着喊着孙贵龙从宣传员变成了监督员,久而久之,人们一听见他的声音,就开始自查自纠,立马整改。
即便石板镇已经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孙贵龙仍然坚持拿着大喇叭走街串巷,他说要趁热打铁,帮助大家巩固卫生习惯,防止反弹,让居住环境达到“长期美”。
在圩街改造中,孙贵龙再次发挥“年轻”党员的积极性,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宣传发动工作中去。其间,他召集居民代表开板凳会议12次,与群众讲前景、举例子、作比较;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有时遇到难沟通、不理解的群众,还会吃闭门羹。但孙贵龙不生气、不泄气,反复做工作,一天上门20多户。最终,经过孙贵龙和石板社区党支部的不懈努力,共发动185户家庭筹集了28万元的道路改造资金,实现了背街小巷道路硬底化超5公里。
干好一件件惠民小事
孙贵龙作为“两新”党组织书记,一心想着如何能为石板镇群众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我没什么钱,但希望用无限的热情干成‘大事业’。”孙贵龙说。
什么是“大事业”?能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就是大事业。多年来,孙贵龙带领石板镇非公有制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们以及当地工商协会的会员们,干着一件件一桩桩的惠民小事。在孙贵龙的推动下,当地乡贤捐资打造石板新地标,助力石板提升镇域品位;多年来,孙贵龙坚持牵头捐资组织开展篮球赛、广场舞大赛、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明生活,还在潜移默化间促进邻里和谐,大大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此外,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在孙贵龙的带领下,党支部党员以及会员们纷纷慷慨解囊,为困难家庭、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需要帮助的群体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每到一处孙贵龙总是格外热情地要对方记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叮嘱他们生活上有任何难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
“前段时间有冷空气,又下雨,天气湿冷,阿龙还专门提前打电话提醒我要注意保暖,又专程来看我,给我送棉被、送大衣。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他说他是党员,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社区孤寡老人吴桂芳(化名)说。
因为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孙贵龙成了当地有口皆碑的老好人、大家都信服的“调解员”。“哪里有捐款他都第一个响应,这里一千,那里三千,自己捐了不算,还到处动员别人捐。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吵架他就去哪里。要么就出去巡街,家里的凳子都没坐热过。”孙贵龙的妻子说。
“我‘老来入党’,所以格外珍惜党员这个身份和荣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无愧于胸前的党员徽章。”孙贵龙说。
邱茜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林奕余
初审:许泰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