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25日,记者来到化州市长岐镇,探访该镇西湾村题雁塔与旺岭桥畔的旺岭古塔,发现题雁塔处于失管状态,塔上及塔基周边长了不少树,而旺岭古塔则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进入塔里,从一层仰望题雁塔内部结构。
旺岭古塔覆钵式喇嘛塔宝顶。
题雁塔位于广东省化州市长岐镇。
茂名网讯 古建筑是了解一个地方风土人文的史料见证,1月25日,记者来到化州市长岐镇,探访该镇西湾村题雁塔与旺岭桥畔的旺岭古塔,发现题雁塔处于失管状态,塔上及塔基周边长了不少树,而旺岭古塔则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题雁塔日久失修,树根已侵害了塔体
化州长岐镇西湾,原称犀湾,在历史上沿用了数百年之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才改称西湾,上了一定年纪的村民习惯上仍称犀湾。
在西湾村卸任老村干部李华彬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题雁塔。该塔位于西湾村之东,上园村之南,沙陇村之西。塔四周是田野草坡,塔东是一口大池塘,当地人称之为“沙塘”,也有人称叫“雁湖”。
远远望去,塔身和塔基周围都长有树,有些树已长得较为高大,看来已长有好几年,树的盘踞使古塔显得尤为沧桑。记者围着塔身转了一圈仔细观察,发现塔二层南侧长有一棵树,看起来虽然还不高大,但树冠已经成形,根须沿塔身向下。塔周围长有超过15棵树,大小不一。它们的根须已将塔基外的砖墙撑裂。走进塔内,可见一条根须吊在塔内,几乎到了地面。
据记者观察,塔身上长的是榕树,塔基周围长有多种不同品种的树木。这些树木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便只是石缝砖缝里有点土壤,风吹来或者鸟粪中的种子就可能发芽生长。随着植物根系的深入和长粗,就会慢慢撑开石缝、砖缝。随着塔上的树慢慢长大,给砖塔带来破坏就会越来越明显。目前可见塔基处的树木破坏力已体现出来。
记者正在观察时,上园村63岁的李叔走了过来。他告诉记者这座塔多年来已是处于失管状态,没有人去清理这些树木,才导致现在这种情况。
题雁塔改建后至今近150年
记者从李华彬提供的《犀湾村志》中看到,题雁塔初名为“破浪山房”,原建在村后背河畔向着大江(鉴江),为木质结构,后遭水浸倾斜,于清乾隆戊子年间移建于现址。同治庚子年(1870年)改造木塔时有13只雁飞过,遂改名为“题雁塔”。同治壬申年(1872年),木塔为台风所毁。第二年,即同治癸酉年(1873年)改建为砖塔,仍号其为“题雁塔”。塔门上所镌“题雁塔”三字为犀湾村籍进士、吏部主事李士周所题,并写有《题雁塔记》,嵌刻门口处。后来碑文被凿毁,碑体被拆下不知去向,目前所见仅大理石碑额“题雁塔”三字尚存。该塔改造为砖塔至今已有149年历史。
据了解,塔中原供奉文帝,旧时学子入私塾就学之前,一定要到题雁塔烧香叩拜,表明自己求功名的决心。
据村志所载,题雁塔三层八角形,高16米。塔基边缘用石板铺砌,塔身直径4.56米。底层西面开有塔门,门高2米,宽64厘米。该塔第二层有8个门口,其中7个是假门,一个是真门。假门只是凹下去的一个门口位置,用砖砌门,不能进出,向着犀湾村方向开的一个是真门。第三层有8个大圆窗,8个大圆窗中有7个有两层窗缘。外层为大缘,往里为内缘,内缘中空通入塔内。一个大圆窗没有缘直接通入塔内,因此此窗口显得略大,游人可从窗口进出。
旺岭古塔保存尚好
题雁塔在当地乡间称为八角楼,在化州长岐被称为八角楼的还有旺岭古塔。记者探访完题雁塔后,再驱车来到旺岭古塔。该塔位于长岐镇旺岭桥畔,是一座覆钵式的喇嘛塔,该塔整体建筑保存尚好,看得出是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据了解,该塔修建于明代万历庚辰年(1580),清代咸丰年间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两次重修。塔分上下两层,底层称“报德祠”,祠门两旁镌刻有一副楹联:报与天并重,德配地无疆。相传为纪念风水师曾炽而设,曾公曾经为当地乡民勘山勘水,乡民感于其恩,故立祠纪念。记者在塔内可见有关建塔历史介绍。
第二层叫“文帝阁”,阁门亦嵌有一副楹联:文运宏开笔扫千军光汉族,帝心点眷星辉七曲照华山。古塔与相邻不远的华山李纪念堂及华山李氏大宗祠一起,构成了旺岭华山李氏大宗祠古建筑群。旺岭古塔是茂名、化州两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光耀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记者甘杨松
编辑:李慧敏
视频编辑:吴云杰
初审:许 泰
终审:杨永新